[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除草剂耐受性玉米植物DBN9888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9905.2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8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康越景;郭明欣;刘海利;张成伟;丁德荣;焦国伟;魏雪松;汤波;夏祖灵;熊冠军;徐亮;鲍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C12N5/10;A01N47/44;A01P7/04;A01G7/06;C12N15/82;C12N15/32;C12N15/54;A01H1/02;A01H6/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除草剂 耐受 玉米 植物 dbn9888 核酸 序列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除草剂耐受性玉米植物DBN9888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所述玉米植物的核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或其互补序列、或者SEQ ID NO:2或其互补序列。本发明转基因玉米事件DBN9888对草甘膦除草剂和草铵膦除草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产量无影响,且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鉴定生物样品中是否包含转基因玉米事件DBN9888的DNA分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除草剂耐受性玉米植物DBN9888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受草甘膦和草铵膦的玉米植物DBN9888和检测生物样品中是否包含特定转基因玉米事件DBN9888的DNA分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N-膦酰甲基甘氨酸,也称为草甘膦,是一种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是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的合成底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PEP和3-磷酸莽草酸这两种底物在EPSPS催化下向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莽草酸的转化,从而阻断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前体-莽草酸的合成途径,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和细菌死亡。
草甘膦耐受性可以通过表达修饰的EPSPS来实现。修饰的EPSPS对草甘膦具有更低的亲和性,因而在草甘膦存在的情况下,EPSPS保持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即获得了草甘膦耐受性。
玉米(Zea mays L.)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生产中除草剂耐受性是一项重要的农艺性状,特别是对草甘膦除草剂的耐受性。玉米对草甘膦除草剂的耐受性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法使草甘膦除草剂耐受型基因(EPSPS,CP4)在玉米植物中表达而获得,例如玉米事件NK603、玉米事件MON88017等。
草甘膦耐受性耕种系统的普遍采用和草甘膦使用的日益增加已经导致近年来草甘膦抗性杂草的流行。在种植者面对草甘膦抗性杂草或向更难以控制的杂草物种转变的地区,种植者可以通过与能够控制遗漏杂草的其它除草剂混合或交替使用来补偿草甘膦的弱点。
草铵膦是膦丝菌素类除草剂中的一种非系统性、非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一年生或多年生阔叶杂草的出土后控制,是通过L-膦丝菌素(草铵膦中的活性成分)对谷氨酰胺合酶(一种对于植物中的氨解毒必需的酶)的不可逆抑制来控制杂草的。与草甘膦杀根不同,草铵膦先杀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可以在植物木质部进行传导,其速效性间于百草枯和草甘膦之间。
从链霉菌分离的酶膦丝菌素N-乙酰基转移酶(PAT)通过乙酰化催化L-膦丝菌素转化为其无活性形式。表达PAT的植物优化形式的基因已经在大豆中使 用以赋予大豆对草铵膦除草剂的耐受性,例如大豆事件A5547-127。因此与草铵膦耐受性性状组合使用草铵膦除草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管理草甘膦抗性杂草的非选择性手段。
同时,随着转基因抗虫玉米大面积种植,少量存活下来的昆虫/害虫经过几代繁殖后,可能产生抗性。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作为非抗虫转基因玉米,与转基因抗虫玉米以一定比例一并种植,可以延缓昆虫/害虫产生抗药性。
已知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受到它们的染色体位置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染色质结构(如异染色质)或转录调节元件(如增强子)接近整合位点。为此,通常需要筛选大量的事件才有可能鉴定出可以商业化的事件(即导入的目标基因得到最优表达的事件)。例如,在植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已经观察到导入基因的表达量在事件间可能有很大差异;在表达的空间或时间模式上可能也存在差异,如在不同植物组织之间转基因的相对表达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实际的表达模式可能与根据导入的基因构建体中的转录调节元件所预期的表达模式不一致。因此,通常需要产生成百上千个不同的事件并从这些事件中筛选出具有以商业化为目的所预期的转基因表达量和表达模式的单一事件。具有预期的转基因表达量和表达模式的事件可用于采用常规育种方法通过有性异型杂交将转基因渗入到其他遗传背景中。通过这种杂交方式产生的后代保持了原始转化体的转基因表达特征。应用这种策略模式可以确保在许多品种中具有可靠的基因表达,而这些品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9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