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1179.8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中;齐青青;刘发;商崇菊;田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E03B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库 温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库大坝调节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库常温水过坝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水库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流域水量分布和感潮河段的水位,引起了水库水温在河流沿程方向和水深方向的梯度变化。水库底部深处下泄的水流,夏季比下游河流水温低,用来灌溉容易造成作物冷害或者动物寒冷病;冬季比下游河流水温高,不利一些有害虫卵冻杀。水库这种调度频繁(与自然湖泊比)致使下游河道水温变化频繁,且温差变幅过大,严重影响了大坝下游河流中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鱼类。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为实现水库生态调度中温度调度提供了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随时调度利用水库表层常温水,以达到生态调度的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包括坝体、输水管路和浮标,在坝体内增设具有一定坡度的常温孔,常温孔的坡度i与该坝表孔坡度相同,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在每一增设常温孔对应的坝体上游侧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能够沿竖向伸缩调节的输水竖管,输水竖管的下端与常温孔上游进水口密封连接,输水竖管的上端连接有出水浮标;在常温孔对应的上游库区距坝体适当距离处设置竖柱,在竖柱上套装有进水浮标,在进水浮标和出水浮标之间连接平稳水流管,平稳水流管随两浮标的升降而自由升降,平稳水流管的下游出水口与所述输水竖管密封连通。
所述输水竖管为密封套接的伸缩管,或者为蛇腹软管,或者为螺旋盘管。
在所述输水竖管上设置自动绕管装置,该自动绕管装置包括支架和绕管筒,绕管筒两端通过管轴及轴承安装在支架上,输水竖管为柔性管缠绕在绕管筒上;输水竖管的一端向上固定在进水浮标上,另一端与轴管连通;并在该侧轴管外侧设置有套管,将常温孔入口连接一个引导管,引导管密封固定在所述套管上。也可以在绕管筒上安装有弱力扭簧,使绕管筒自动还原。
本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发明创新功能明显。第一,该系统调取利用水库常温水,可无需经过晒水回温而直接用于农业灌溉、渔业养殖等,从而实现了生态调度。第二,该系统仅可通过闸门的启闭,就可实现自流调取库区表层常温水,不仅便于智能管理,更是实现了节能、环保。
本发明与现有的调水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节能、生态、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Ⅰ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Ⅱ-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适用于图1的自动绕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竖柱;2:进水浮标;3:平稳水流管;4:出水浮标;5:坝体;6:表孔;7:中孔;8:常温孔;9:底孔;10:输水竖管;11:凹槽,12:坝轴线,13:上游库区,14:支架,15:轴管,16:套管,17:绕管筒,18为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出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水库常温水过坝系统,参见图1-图3,包括:竖柱1、进水浮标2、平稳水流管3、出水浮标4、输水竖管10和有一定坡度的常温孔8等。
具体地,在坝体5内增设具有一定坡度的一个或多个常温孔8,用于输出该系统调取的库区表层常温水。常温孔8的坡度i应与该坝表孔6坡度相同,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常温孔8的高程应根据该水库死水位而定,以保证更为有效的调取库区表层常温水。增设常温孔8的尺寸大小及个数应依据水库和调度需求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每一增设常温孔8对应的坝体5上游侧设置凹槽11,以保证安置在凹槽11内与常温孔8相连接的输水竖管10的稳定性。在凹槽11内设置的输水竖管10,输水竖管10的下端与常温孔8连接,输水竖管10的上端安置有出水浮标4。出水浮标4浮在水面,可随库区水位的升降而自由升降,输水竖管10可随出水浮标4的升降而自由伸缩。凹槽11能够约束输水竖管10使其仅能向上升和向下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1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坝体结构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