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3369.3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9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菇的高产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 种氨基酸,7 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香菇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目前,香菇的人工培植采用的是在栎,桦,枫,槐,杨,桑树以及果树类等杂木的木屑为主的培养基里接种菌种,让其在恒温环境下生长。但这种栽培方法产出的香菇存在着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技术简单且产量高的香菇培育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一、香菇栽培培养料配方:麦麸30~120份,白糖 160~200份,木屑70~200份,胡枝子颗粒70~150份,石膏20~40份,氢氧化钙20~50份,水300~500份;
二、菌袋制作:将培养料按配方混合均匀,装袋,在灭菌室内100℃保持10~14h进行常压灭菌,取出后冷却,备用;
三、液体菌种配方、具体按照以下重量分数配制:马铃薯15~20份,琼脂2~4份,蔗糖2~3份,柠檬酸0.02~0.04份,水600~700份;
四、液体菌种制备、将马铃薯置于沸水中熬煮后取其汁液,在该汁液中加入蔗糖和柠檬酸,再充分搅拌均匀,并对混合液进行灭菌处理,在恒温室内培养48h,恒温室内的温度为25±1℃,即得香菇液体菌种;
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香菇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二中制得的菌袋上;
六、将步骤五所得的菌袋置于恒温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2~27℃,湿度为75%~80%;
七、将步骤六所得的菌袋进行暗培养60~64天,正常出菇。
其中,步骤一中的阔叶树枝颗粒与胡枝子颗粒在灭菌前用频率70~90kHz的超声波处理15~30min,可提高出菇量。
其中,步骤一中的阔叶树枝颗粒与胡枝子颗粒在100℃的条件下消毒10~12h。
其中,木屑为杨树木屑、桦树木屑和辽东栎木屑的混合木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在培养基中加入了火麻粉,培育得到的香菇风味独特,还有缓泻、降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药效。
二、采用胡枝子茎秆粉与阔叶树枝为原料的培养基,培养基经过杀毒后,培养基的杂菌小,杂菌比率约为3%,出菇后的纯度高,出菇效果好,均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一、香菇栽培培养料配方:木屑50份,麦麸30份,白糖 160份,将胡枝子的茎秆制成颗粒状,胡枝子颗粒70份,石膏20份,氢氧化钙20份,水300份。
二、菌袋制作:将培养料按配方混合均匀,装袋,在灭菌室内100℃保持10h进行常压灭菌,取出后冷却,备用。
三、液体菌种配方、具体按照以下重量分数配制:马铃薯15份,琼脂2份,蔗糖2份,柠檬酸0.02份,水600份。
四、液体菌种制备、将马铃薯置于沸水中熬煮后取其汁液,在该汁液中加入蔗糖和柠檬酸,再充分搅拌均匀,并对混合液进行灭菌处理,在恒温室内培养48h,恒温室内的温度为24℃,即得香菇液体菌种。
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香菇液体菌种接种到步骤二中制得的菌袋上。
六、将步骤五所得的菌袋置于恒温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2℃,湿度为75%。
七、将步骤六所得的菌袋进行暗培养60天,正常出菇。
其中,步骤一中的阔叶树枝颗粒与胡枝子颗粒在灭菌前用频率70kHz的超声波处理15min,可提高出菇量。
其中,步骤一中的阔叶树枝颗粒与胡枝子颗粒在100℃的条件下消毒12h。
其中,木屑为杨树木屑、桦树木屑和辽东栎木屑的混合木屑。
实施例二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33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可旋转植物墙
- 下一篇:羊肚菌大棚层架式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