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杂环烷氨基萤光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3552.3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勇;杜吕佩;张天超;吴文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14 | 分类号: | C07D471/14;C09K11/06;G01N21/64;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烷 氨基 萤光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杂环烷氨基萤光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是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一种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发光,不依赖于机体对光的吸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很高,接近100%。生物发光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有机体中,包括细菌、昆虫和海洋生物等。不同的生物发光体系的萤光素酶和萤光素结构也各有差别,目前只完成为数不多的几个物种的活性物质分离和分子结构确定,并被应用于哺乳动物的成像研究。虽然每种发光体系的发光底物不尽相同,但其生物发光的机制确大致相同:底物被萤光素酶催化氧化,产生含有激发态的电子中间体,当该电子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释放出光子。
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是通过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监控萤光素酶标记的细胞或基因在活体生物内的活动和行为过程的一种新兴的成像技术.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实时动态观测以及非侵袭性等优点。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已经逐步地应用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成像手段.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在肿瘤生长监测和转移示踪、目标基因表达的检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药物高通量筛选、细胞内ATP水平探测和研究细菌病毒感染宿主过程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生物发光信号的实时检测与萤光素的半衰期和组织的渗入量紧密相关。然而生物发光是一种爆发型的发光现象,半衰期较短,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萤光素在体内实验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Piwnica-Worms等人用微渗透泵来保证组织中萤光素的浓度(Gross,S.,et al.,Continuous delivery of D-luciferin by implanted micro-osmotic pumps enables true real-time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of luciferase activity in vivo.Mol Imaging,2007.6(2):p.121-30.),而Denmeade等人则利用聚乙二醇与D-萤光素的类似物氨基萤光素连接来延长萤光素的半衰期(Chandran,S.S.,S.A.Williams,and S.R.Denmeade,Extended-release PEG-luciferin allows for long-term imaging of firefly luciferase activity in vivo.Luminescence,2009.24(1):p.35-8.)。除此之外,生物发光的发光波长只在可见光范围,与部分生物分子(例如,血红素)吸收光谱的重叠 限制了其在深组织的应用,将生物发光的波长范围扩展到近红外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目标。Yasuteru Urano等人利用生物发光能量共振转移(BRET)的方法,将一系列Cy5荧光团链接在氨基萤光素上,得到近红外的发光范围(Kojima,R.,et al.,Ration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ar-Infrared-Emitting Firefly Luciferins Available In Vivo.Angew.Chem.Int.Ed.,2013.52:p.1175-1179)。虽然上述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限制生物发光应用的问题,但是以上方法合成繁琐,发光强度较弱和花费较高,这也使得这些方法不能大范围推广。萤火虫萤光素酶和萤光素酶底物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对萤光素结构的改造可能会使其发光性质受到影响。氨基萤光素的生物发光发射光波长红移(557nm红移至593nm),且与萤光素酶具有更强的亲和力。D-萤光素的类似物以及具有新骨架的萤光素酶底物的发现能够拓展生物发光成像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对于整个成像领域的进步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氮杂环烷氨基萤光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氨基萤光素的基础上,对其氨基进行简单的环烷基取代,得到了能延长体内半衰期,提高组织渗透性和增强近红外区域发光强度的生物发光底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氮杂环烷氨基萤光素化合物,具有通式(Ⅰ)的结构:
其中,n为1至9的自然数,m为1至9的自然数;n=m时,R为氢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氟、氯、溴或碘;当n≠m时,R为氢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3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