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3726.6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树坤;尹承伟;张玉帅;王冲;王跃东;张琨;曹翀;孟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6/00 | 分类号: | F24H6/00;F24H3/08;F24H1/41;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燃料 通用型 热水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动力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
背景技术
在当下,热风炉的各种结构优化方式不断出现,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能够高效率的同时实现气体、固体两种燃料燃烧,并且能够同时加热热风和热水的装置并不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解决现有技术中热风炉加热效率低下、燃料单一、不能同时加热水和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包括:
炉体;
进水口位于炉体的左侧上方;
进风口位于炉体左侧中部位置,其上为进水口;
出灰口位于炉体前侧下方;
主排烟口位于炉体上方;
出风口位于炉体右侧中部位置;
出水口位于炉体右侧下部位置,其上为出风口;
热水通道为“S”状,位于炉体内的前后两侧,两端分别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
加热铜管位于炉体内的中间位置,前后两侧为热水通道,加热铜管周围间隙为热风通道,热风通道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
加热铜板上分布着主排烟口,固定在炉体内部,热水通道和加热铜管的上方;
炉箅子位于热水通道和加热铜管的下方,两侧固定安装有燃气喷嘴。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铜管内部中空,上端口与对应的加热铜板上的主排烟口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水通道上方对应的加热铜板上也开有主排烟口。
优选的,所述的所述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位置与所述的热风通道在同一高度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通过加热生物质颗粒,或者燃烧可燃气体,实现了一个炉膛可同时燃烧两种生物质燃料的功能。点燃以后,将热量传递给铜管和铜板,风和水经过铜管和铜板后被加热,从出风口出热风,从出水口出热水。燃烧产生的烟气从出烟口排出。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布局合理,极大地优化了热风炉的结构,提供了一种能能够使用气体、固体燃料,并能够同时加热热水热风的多用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的剖视图;
1炉体;2进水口;3进风口;4出灰口;5主排烟口;6出风口;7出水口;8加热铜板;9热水通道;10热风通道;11燃气喷嘴;12主排烟口;13炉箅子;14加热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1外侧分别安装有进水口2、进风口3、出水口7、主排烟口5、出风口6和出灰口4;炉体1的内侧安装有加热铜板8、热水通道9、热风通道10、燃气喷嘴11、炉箅子13和加热铜管14。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的燃料是由放置在炉箅子13上的生物质颗粒和由燃气喷嘴11里的可燃气体组成。本发明的热水通道9为“S”状,位于炉体1内的前后两侧,两端分别连接进水口2和出水口7;加热铜管14位于炉体1内的中间位置,前后两侧为热水通道9,加热铜管14周围间隙为热风通道10,热风通道10与进风口3和出风口6相连;
加热铜板8上分布着主排烟口,固定在炉体1内部、热水通道9和加热铜管14的上方;炉箅子13位于热水通道9和加热铜管14的下方,两侧固定安装有燃气喷嘴11。
一种模块化气固燃料通用型热水热风炉,通过加热生物质颗粒,或者燃烧可燃气体,实现了一个炉膛可同时燃烧两种生物质燃料的功能。点燃以后,将热量传递给加热铜管14和加热铜板8,风和水经过加热铜管14和加热铜板8后被加热,从出风口6出热风,从出水口7出热水。燃烧产生的烟气从出主排烟口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3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涂布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电动汽车用电加热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