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4819.0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8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屈长明;杨帆;姜玲燕;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16;H01M4/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张莹;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容量和高电压电子产品的发展,要求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越来越高。然而电芯容量的增加,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电池在过充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电解液会发生分解及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热量没有得到及时的抑制,热量的累积会导致温度进一步的升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电池会爆炸起火。目前大部分电池的过充测试表明,电池在过充过程中安全温度约为110℃左右。当电池温度达到或超过110℃时,电池内部电解液和阴极材料会发生剧烈反应,发生热失控,温度急剧上升,最终导致起火爆炸。因此如何抑制电池高温时的产热,是解决电池过充中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当该锂离子电池过充达到一定温度后,电池内部可形成通路,抵消外部的过充电流,从而避免电池的热失控和起火爆炸,大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过充中的安全性。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膜片,正极集流体上未被正极膜片覆盖的区域为正极空箔区;
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膜片,负极集流体上未被负极膜片覆盖的区域为负极空箔区;
隔离膜;
电解液;
所述正极空箔区和/或负极空箔区覆盖有包含负温度系数材料的涂层;
所述隔离膜在与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上包含负温度系数材料的涂层对应的区域有开孔。
所述正极膜片由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的正极浆料涂布在正极集流体表面上,经干燥得到。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但不限于钴酸锂(LiCoO2)、镍钴锰酸锂(LiNi1/3Co1/3Mn1/3O2)、锰酸锂(LiMnO2)、磷酸铁锂(LiFePO4)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负极膜片由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的负极浆料涂布在负极集流体表面上,经干燥得到。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选自但不限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碳、硬碳、钛酸锂、硅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选自但不限于导电碳黑、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正极集流体为铝箔。
优选地,所述隔离膜为多孔聚乙烯薄膜(简写为PE隔离膜)和/或多孔聚丙烯薄膜(简写为PP隔离膜)。
所述电解液包含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但不限于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甲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盐选自但不限于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砷酸锂LiAsF6、二草酸硼酸锂LiBOB、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负温度系数材料是电阻值随温度上升而减小的材料。优选地,所述负温度系数材料选自电阻温度系数为-1%/℃~-10%/℃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当电阻温度系数在此范围时,负温度系数材料的电阻值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适中,当电池内部因为过充导致温度升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在内部形成通路,抵消外部的过充电流,从而避免电池的热失控和起火爆炸。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负温度系数材料选自电阻温度系数为-1%/℃~-6%/℃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负温度系数材料选自二氧化钒基晶体材料、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尖晶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资源广泛,使用温度范围宽,在低温时处于绝缘体,电阻值稳定,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电导率可能下降3~4个量级,与温度变化成指数关系,响应迅速。优选地,所述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化学组成为AB2O4,其中A、B独立地选自Zn、Cd、Ga、In、Mn、Fe、Mg、Cu、Co、Ti、Ni、Cr或Be。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选自CuMn2O4、MnCo2O4、CdFe2O4、CoNi2O4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4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