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5383.7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施孝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28 | 分类号: | E04H6/28;F24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立体 车库 自然通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停车库通风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尤其适用于埋深大、泊车数量多的地下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小轿车逐渐在城市普及。据统计,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相对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停车位成为了有车一族炙手可热的宠儿。正因如此,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地下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
传统的地下立体停车库,如图1所示,仅通过停车与取车时载车回转台的启闭,实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通风换气,由于车辆释放的油气味以及地下停车库底部积聚的有害气体较多,传统的通风方式无法满足卫生要求。巡检与维修人员进入停车库时只能背负供氧设备进入,不但增加辎重,而且不便于巡检与维修。此外,通风效果不佳会导致地下立体停车库内热量积聚,降低变压器、控制柜等用电设备的效率,长此以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的地下立体停车库未考虑地面停车房内发生火灾的可能,由此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能够始终在地下车库内形成贯通式对流气流,可以显著降低地下立体车库内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增强地下立体车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上方设有地面停车房,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中部设有供载车回转台升降的车库升降通道,四周由上至下分隔成若干层泊车位结构,每层泊车位结构分隔成若干地下泊车位单元,所述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四周外侧与下方分别设有车库外侧通风道与车库底部通风道,所述地面停车房的四周外侧设有与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连通的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所述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设有顶部自然通风口,所述地面停车房外侧通风道的外墙与内墙上分别开设若干内侧自然通风口与外侧自然通风口,所述车库外侧通风道的内墙上对应各个地下泊车位单元设有若干地下泊车位通风口,所述地面停车房的地面为泊车等待区域地坪;
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保持一致高度,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与地下立体车库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保持常开状态,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经地面停车房迎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迎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迎风侧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地面停车房背风侧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从而实现整个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贯通式自然通风换气;。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中,所述地面停车房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矩形或者椭圆形。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中,所述地面停车房设有地面停车房入口与地面停车房出口,所述地面停车房入口与所述地面停车房出口相对设置。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中,所述载车回转台能够上下升降并能够停在地面或者任意一层泊车位结构上。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下立体停车库自然通风方法中,所述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分别设有电动密闭阀门。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当地下立体停车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载车回转台与泊车等待区域地坪保持一致高度,地面停车房的顶部自然通风口与内侧自然通风口关闭,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与地下立体车库的地下泊车位通风口保持常开状态,在室外主导风向作用下,气流经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进入车库外侧通风道,继而通过地下泊车位通风口、车库底部通风道以及车库升降通道,稀释地下停车库内的油气味与异味,在室外大气风压的持续作用下,污浊空气由背风侧的车库外侧通风道收集后,经背风侧的地面停车房的外侧自然通风口排除,从而实现整个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贯通式自然通风换气,从而能够显著降低地下立体车库内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环境温度,增强地下立体车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排除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5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