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反定位弹性阻尼器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5648.3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0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谢强;支希;杨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M1/234 | 分类号: | B60M1/2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铁路 接触 定位 弹性 阻尼 支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路用定位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反定位弹性阻尼器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接触网系统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高速铁路在我国发展迅速,截止目前,总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一,因此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是一种典型的风敏感结构,其风致振动直接影响机车受电弓的取流。然而,近年来因风害引起的接触网事故频发,范围遍及全国各地,造成极大的铁路运输经济损失。对接触网所有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风荷载作用引起的故障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典型的接触网系统风致破坏事故有两大类,由大风引起的风偏和风偏后导线绝缘距离不足导致放电而造成的事故,以及接触网系统发生风致振动或舞动而导致的构件破坏。
京沪高速铁路自2011年7月开通以来,报道出的由大风引起的接触网事故已有4起。2011年7月10日,山东境内因大风而发生了接触网故障断电而导致19趟列车晚点,这是由于正馈线发生偏移而导致的事故;2011年7月12-14日,G102次、G114次、G105次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常州、泰安站发生弓网故障,导致电线接触不良,使列车速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导致降低运行速度甚至是停运;2012年3月23日,大风又“吹断”京沪高铁,北京南至天津南间部分接触网停电、天津南站发生设备故障导致部分列车晚点;2012年11月11日,京沪高铁泰安至曲阜段再次发生接触网故障,强风使支柱顶端的加强线发生故障。所以,就如何改善接触网结构体系、提高其结构抗风性能成为当下关注重点。
针对接触网的抗风研究,在目前工程维护中,有考虑在风口地段或曲缓地段通过缩小支柱间的跨距、在正定位处增设防风支撑或拉线、在反定位处装置“V”型拉线的方式,来减小接触线风偏。但由于大风情况下,定位器位移的变化也会导致接触线的风偏增大,而上述方法对于其风偏抑制效果不甚显著,固然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防风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风荷载而造成的故障。对于强风区域,现采用挡风墙、挡风屏、地上隧道的方式进行防风处理,然而由于其成本较高、维护复杂,也使其应用受到了影响。
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消能减震装置,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桥梁、汽车、设备等工业领域。在接触线定位器的端头设置弹性阻尼器能极大地控制接触线的风致振动响应,有效地耗散接触线动能。
申请号为200910051677.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弹性吊弦阻尼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阻尼器包括吊弦绞线单元、阻尼生成单元以及连接单元,所述吊弦绞线单元由钢绞线构成,此钢绞线一方面可连接接触线及承力索,另一方面也是所采用阻尼生成单元的附着装置,所述阻尼生成单元由高阻尼橡胶体构成,其表面附有凹槽可嵌入吊弦绞线单元中的各股单线,在受到张力作用时刻产生阻尼作用,所述连接单元为钢制构件,包括承力索线夹和接触线线夹,用于将吊弦绞线与承力索及接触线连接起来。上述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将现有的普通弹性吊弦替换成带有阻尼器的吊弦,其吊弦由钢绞线构成,此钢绞线一方面可连接接触线及承力索,另外一方面也是所采用阻尼器的附着装置,但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且实际工程中证明吊弦上所受力较小,故该装置未能很好地起到防风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受力合理,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的高速电路接触网反定位弹性阻尼器支撑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反定位弹性阻尼器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固定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中的腕臂结构,该腕臂结构包括平腕臂、斜腕臂、定位管、定位器以及定位管支撑,所述的斜腕臂、定位管支撑分别与平腕臂铰接,所述的定位管一端与斜腕臂铰接,另一端与定位管支撑铰接,所述的定位器一端与定位管的连接架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阻尼生成单元及定位销钉单元,所述的阻尼生成单元一端与定位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销钉单元与定位器连接,所述的阻尼生成单元沿斜向布置,并分别与定位器、定位管连接,共同构成支撑结构。
所述的阻尼生成单元与定位管之间设有连接元件,并通过连接元件可自由转动地与定位管连接。
所述的连接元件为定位卡子,该定位卡子顶端与定位管固定连接,底端与阻尼生成单元铰接。
所述的定位卡子采用铝合金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5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