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胀气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6066.7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3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崔光磊;刘海胜;王超;许高洁;韩鹏献;姚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钛酸锂 负极 锂离子电池 胀气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钛酸锂产业化,一种能有效抑制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胀气的工艺,并能实现钛酸锂材料的“零”应变。
背景技术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主要采用碳材料,但以碳为负极的锂电池在应用上仍存在一些弊端:(1)过充电时易析出锂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影响锂电池的安全性能;(2)易形成SEI膜而导致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不可逆容量较大;(3)即碳材料的平台电压较低(接近于金属锂),并且容易引起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4)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循环稳定性差。与碳材料相比,尖晶石型的Li4Ti5012具有明显的优势:(1)它为零应变材料,循环性能好; 循环寿命可以达到一万次 ;(2)放电电压平稳,而且电解液不致发生分解,提高锂电池安全性能;(3)与炭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具有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可高倍率充放电等;我司制作的钛酸锂负极锂离子电池样品可以高倍率5C充放电;同时具有优良的高温、低温放电性能;(4)钛酸锂的电势比纯金属锂的高,不易产生锂晶枝,为保障锂电池的安全提供了基础。然而目前以钛酸锂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普遍存在胀气问题,原因为钛酸锂在作为负极材料使用时,电池普遍胀气,气体主要产生H2、CO2 和CO等气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引进工业常用的技术工艺并结合锂离子电池常用技术工艺,解决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产业化问题,解决了目前钛酸锂负极电池普遍存在气胀的问题,并发挥了钛酸锂材料“零”应变的性能;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较易实现和可控,同时缩短了锂电池化成时间,并提高了钛酸锂电池的倍率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制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胀气的工艺,化成时采用先给电池施加一定压力,后给电池所处空间抽真空,在整个化成过程中保持负压和电池压力;在搁置时,采用红外线加热电池本体,同时使电池本体保持一定压力,并使电池所处空间抽真空的方式搁置,封装用红外加热电池本体的工艺封装。
所述的化成时的压力范围为0~10mPa,真空度为-0.1Mpa~0Mpa。
所述的搁置时红外高温为40℃~80℃,压力范围为0~10MPa,真空度为-0.1MPa~0MPa。
所述的封装时红外高温为40℃~80℃,真空度为-0.1Mpa~0Mpa。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是引进工业常用的技术工艺并结合锂离子电池常用技术工艺,解决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产业化问题,解决了目前钛酸锂负极电池普遍存在气胀的问题,并发挥了钛酸锂材料“零”应变的性能;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较易实现和可控,同时缩短了锂电池化成时间,并提高了钛酸锂电池的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常规工艺循环后的钛酸锂电池。
图2实施例1循环后的钛酸锂电池。
图3实施例1在5C充放电下的循环数据示例(3000循环,剩余90.1%)。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例一:
a、电池的制作步骤简述如下:三元材料(111型)与Supper P、KS-6、聚偏氟乙烯按照93 : 2 : 2 : 3的重量比例混合后,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均匀搅拌制成正极浆料。按照单面80g/m2的面密度进行涂布,100摄氏度真空干燥12小时,然后碾压、裁切制成正极片;将钛酸锂与Supper P、聚偏氟乙烯按照93 : 4 : 3的重量比例混合后,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均匀搅拌制成负极浆料,然后按照单面80g/m2的面密度进行涂布,110摄氏度真空干燥12小时,然后碾压、裁切制成负极片。将正、负极片以隔膜隔开卷绕成方形电芯,外封装铝塑膜,100℃真空烘烤48h,注入1mol/L LiPF6的VC/EC/DEC电解液,封口制成电池。将注液后电池在45℃下开路搁置48h。
b、将电池置于压力为0.2mpa夹具中,夹具置于温度为60℃,真空度为-0.1mpa的箱体内,真空化成,化成流程为:0.5C恒流充电至截止电压为2.27V。
c、将化成后电芯置于温度为80℃,真空度为-0.1Mpa的恒温真空房内,搁置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6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线上聚合物电芯封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