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动系和确定残余气体体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6270.9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8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J-M.康;Y.朱;Y.胡;C-F.常;H.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陈茜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动 确定 残余 气体 体积 方法 | ||
1.一种确定在内燃发动机的活塞处于下死点(BDC)位置时的总残余气体体积的方法,内燃发动机与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流体连通,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发动机缸体限定至少一个汽缸,活塞在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可动,至少一个进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汽缸和进气歧管流体连通,且至少一个排出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汽缸和排气歧管流体连通;所述方法包括:
测量进气歧管压力和排气歧管压力;
经由控制模块至少部分地基于进气歧管压力和排气歧管压力而确定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
经由控制模块至少部分地基于进气歧管压力和排气歧管压力而确定源自至少一个先前的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进入口中的残余气体体积;和
经由控制模块至少部分地基于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和源自至少一个先前的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而确定在活塞处于BDC位置时的总残余气体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至少部分地基于正阀重叠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内燃发动机还包括排气阀和进气阀,如果排气阀在活塞到达上死点(TDC)位置之前关闭,则所述正阀重叠时间是在进气阀打开与排气阀关闭之间所流逝的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排气阀在活塞到达TDC位置之后关闭,则所述正阀重叠时间是在进气阀打开与活塞达到TDC位置的时刻之间所流逝的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在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正阀重叠时间确定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进入口中的残余气体体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内燃发动机还包括排气阀和进气阀,如果在曲柄角等于或小于180度时进气阀关闭,则源自所述至少一个先前的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进入口中的残余气体体积为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曲柄角大于180度时所述进气阀关闭,则源自所述至少一个先前的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进入口中的残余气体体积至少部分地基于排气歧管压力和进气歧管压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经由控制模块基于来自与进气歧管和控制模块通信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而确定进气歧管压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经由控制模块基于来自与排气歧管和控制模块通信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而确定排气歧管压力。
10.一种动力传动系,包括:
进气歧管;
排气歧管;
内燃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限定至少一个汽缸、在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可动的至少一个活塞、与所述至少一个汽缸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进入口、和与所述至少一个汽缸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排出口;
控制模块,其与内燃发动机电子通信,
第一压力传感器,其与进气歧管和控制模块通信;
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与排气歧管通信和控制模块;
其中,控制模块接被配置为,在接收了来自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时确定进气歧管压力,和在接收了来自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时确定排气歧管压力,且控制模块被编程为:
至少部分地基于进气歧管压力和排气歧管压力而确定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
至少部分地基于进气歧管压力和排气歧管压力循环而确定源自至少一个先前的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进入口中的残余气体体积;和
至少部分地基于源自当前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和源自至少一个先前的发动机循环的所述至少一个汽缸中的残余气体体积而确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活塞处于下死点(BDC)位置时的总残余气体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62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