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体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6463.4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康玉 |
主分类号: | C30B17/00 | 分类号: | C30B17/00;C30B29/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宝石 晶体 泡生法 生产 设备 中的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晶体生产工艺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泡生法生产蓝宝石晶体的工艺装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电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即KY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体如图1至图3所示。其结构是:一个同心圆形电极固定座,沿着该圆形的中心轴线切断,一边是正极,一边是负极,采用钨棒作为导电发热体,将正极和负极连接。其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固定在正极固定座上钨棒到底部,往回到负极固定座,开始热场工作。
其加热钨棒在底面的投影上产生交汇,为了避免接触,必然在长度方向上需要错开(图1的底部,及图3左下位置所示);而且,从图2中可以看出,每根钨棒在圆周上跨越的长度也不相等,这样,导致钨棒1至钨棒12的长度互相不等,各钨棒上的电流及发热量也不一致,从而不能保证热场发热均匀和稳定,并使得变形不一致,影响使用寿命,进而加大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体,其目的是使所有发热钨棒的长度一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体,包括多根发热钨棒及钨棒固定盘,所有发热钨棒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所述发热钨棒设有一个折弯,形成“L”形的两个直线段;所有发热钨棒中的相同一段互相平行,并按圆柱形均匀分布,其端部固定在钨棒固定盘上;另一段按放射状布置,方向朝向圆心,其端部分布在一个圆形上,并由钨棒固定汇流盘连接固定。
所述的钨棒固定盘为圆环形,并分割成相等的不相连的两个半圆环,分别为正极钨棒固定盘和负极钨棒固定盘。
所述的钨棒固定汇流盘为两件,其形状均为圆环形,其圆环形的端面相对,并将发热钨棒的端部夹在钨棒固定汇流盘上相应的槽里,通过多个汇流盘夹紧螺钉夹紧。
在所述的发热钨棒形成的圆柱上,设置多个正极钨棒固定环和多个负极钨棒固定环,均为半圆形;所述的正极钨棒固定环将分布在圆柱上、与正极钨棒固定盘连接的发热钨棒固定连接;所述的负极钨棒固定环将分布在圆柱上、与负极钨棒固定盘连接的发热钨棒固定连接。
所述的发热钨棒的数量为60根,其中,30根与正极钨棒固定盘连接,另外30根与负极钨棒固定盘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根发热钨棒长度完全一致,确保每根发热钨棒电流、电压及发热量一致,从而保证热场发热均匀、稳定;从而严格控制了发热钨棒在2000℃以上高温的工作状态下的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电极的外形尺寸与传统的加热电极尺寸非常接近,便于对国内和国际现有存量的上万台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标记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B—B剖视图(向左旋转接近90°后投影)。
图中标记为:
1、正极钨棒固定盘,2、负极钨棒固定盘,3、发热钨棒,4、正极钨棒固定环,5、负极钨棒固定环,6、钨棒固定汇流盘,7、钨棒固定汇流盘,8、汇流盘夹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4至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体,包括多根发热钨棒3及钨棒固定盘。钨棒固定盘连接电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使所有发热钨棒的长度一致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蓝宝石晶体的泡生法生产设备中的加热体,所有发热钨棒3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所述发热钨棒3设有一个折弯,形成“L”形的两个直线段;所有发热钨棒3中的相同一段互相平行,并按圆柱形均匀分布,其端部固定在钨棒固定盘上;另一段按放射状布置,方向朝向圆心,其端部分布在一个圆形上,并由钨棒固定汇流盘6、钨棒固定汇流盘7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康玉,未经何康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6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