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7325.8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峰;来兴平;曹建涛;单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G01V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灾害 发生 机理 防治 方法 | ||
1.一种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其特征在于,动力灾害是集中应力由围岩深部传导至巷道及工作面等自由面空间释放的过程,包括压力源头、传导路径、释放终端,所述压力源头是动力灾害发生动力源,所述压力源和释放终端是通过传导路径结合起来,将高压力传导至自由面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消除源头:通过在煤体、顶板与底板岩体中同时安装钻孔应力计分析比较三处应力的大小,从而来判别动力灾害现象的动力源头,为采取断顶、断底或弱化煤体的消除源头措施提供依据;
(2)中断传导:通过在不同深度的煤体与岩体中安装钻孔应力计来监测应力的传导规律,掌握应力的传导路线,进而为后续实施针对性的爆破卸压、注水软化的中断传导措施提供精确位置;
(3)加强终端:通过对声发射信号、巷道高度和宽度及锚杆、锚索拉力的长时间监测掌握动力灾害显现前释放终端变形破坏的征兆,明确实施消除源头、中断传导、加强终端的准确时机,及早加强终端的支护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73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