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27736.7 | 申请日: | 2015-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8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B3/14;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生态 挡土墙 砌块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砌块及第二砌块,所述第一砌块及第二砌块从上至下依次重复卡接连锁后,形成若干个相互连通、用于填土种植绿植或作为供水生动物栖息繁衍场所的生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砌块包括箱型本体,箱型本体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前壁与后壁,前壁与后壁的靠近端部处,垂直连接有左壁、右壁,前壁与后壁的中间位置垂直连接有中间壁,前壁底部设有与其相垂直,并朝向后壁方向的底壁,前壁的长度大于后壁,前壁与后壁的一端伸出右壁,与底壁构成第一半腔体,前壁的另一端伸出左臂,后壁的另一端贴合于左臂,伸出左臂的前壁与底壁构成第二半腔体,上述前壁、后壁、左壁与中间壁之间,前壁、后壁、中间壁与右壁之间,以及第一半腔体与第二半腔体之间均构成植生腔,伸出右壁的后壁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块,后壁的另一端顶部设有与同一植生腔相对的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底壁的底面呈水平状,顶面朝后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倾斜的最底位置处开设有位于底壁的底面用于卡接第二砌块的卡口,卡口与植生腔的后侧之间构成排水孔;
所述第二砌块包括出字型本体,出字型本体包括前板,前板的两端及中部位置垂直设有长度相同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中连接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中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在与前板平行的中板上,中板的长度长于前板,两端均伸出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中板的顶部设有与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中连接板位置相对的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及第六连接块,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及第六连接块均与第一砌块的卡口相适配,中连接板的另一面垂直设有左安装板、中安装板及右安装板,左安装板、中安装板及右安装板的安装位置分别与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及第六连接块的位置一一对应,伸出左安装板的中板与左安装板构成第三半腔体,伸出右安装板的中板与右安装板构成第四半腔体,上述左安装板、中安装板及中板之间,中安装板、右安装板及中板之间,以及第三半腔体与第四半腔体之间均构成呈凹型的植生腔连接孔,植生腔连接孔的底面宽度与植生腔的宽度相同,前板、左连接板、中连接板及中板之间,及前板、中连接板、右连接板及中板之间、均围绕构成用于卡接第一砌块的通孔,第一砌块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及第三连接块均适配插入通孔中。
3.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的施工工艺,用于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进行施工,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河道边坡上铺设基础面;
(2)、将第一砌块放置于基础面上,然后沿水平方向上依次连续性放置其他第一砌块;
(3)、在第一砌块的顶部放置第二砌块,将第一砌块顶部的各个连接块卡设进第二砌块的通孔中,并且使第一砌块的植生腔通过排水孔与第二砌块的通孔上下贯通,然后沿水平方向上依次放置其他第二砌块,以此连续性施工;
(4)、在第二砌块的顶部放置第一砌块,将第二砌块顶部的各个连接块卡设进第一砌块底部的卡口中,然后沿水平方向上依次放置第一砌块;
(5)、如上步骤,第一砌块与第二砌块沿垂直方向上交错叠加放置,即形成挡土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及第二砌块之间设有拉结网片,拉结网片上的前侧网格套入第一砌块或第二砌块顶面的连接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77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