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拼装可移动式废水处理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28542.9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会;宋晨;刘晓玲;魏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反应器 废水处理站 拼装 可移动式 生产工艺调整 反应器本体 金属底座 金属围栏 目标单位 水质变化 应急处理 有效容积 软管 出水口 处理站 进水口 废水 灵活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拼装可移动式废水处理站,该处理站由n个单元反应器通过软管(6)连接而成。各单元反应器由一个反应器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金属围栏(4)、金属底座(5)组成。各单元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 t左右,占地面积为1 m2左右。本发明可实现废水处理站的拼装移动化,可根据目标单位生产工艺调整以及废水的水质变化而灵活组合调整,减少占地面积,避免工程繁冗,经济、便捷,亦可作为应急处理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拼装可移动式废水处理站。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区域环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许多未纳入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地处市郊或远离城镇的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度假区等所产生的污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乏、可利用土地资源少,难以在短期内建设完整的城市污水管网及集中污水处理厂。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占地少、可灵活拼装、无需土建、可便携的废水处理站以解决以上问题。
表1 本发明与传统废水处理工程的不同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拼装可移动式废水处理站,该处理站由n个单元反应器通过软管(6)连接而成。各反应器由一个反应器本体(1)、进水口(2)、出水口(3)、金属围栏(4)、金属底座(5)组成,进水口(2)焊接于反应器本体(1)其中一面的中下部,距离下底边20cm左右,出水口(3)焊接于反应器本体(1)另一面的中上部,距离上底边20 cm左右,进水口(2)与出水口(3)位于反应器本体(1)相对的两个面上。各反应器本体(1)周边围有金属围栏(4),底部由中空的金属底座(5)抬高,金属围栏(4)与金属底座(5)焊接固定,反应器本体(1)直接置于金属围栏(4)内。各单元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 t左右,占地面积为1 m2左右。根据实际处理工艺设定反应器个数(一般不超过5个)。废水处理站的快速拼装与拆卸的功能通过各反应器之间软管(6)的与进水口(2)和出水口(3)的直接连接或拔断而实现。由于各单元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占地面积较小,废水处理站的可移动功能通过拔断软管(6)后经人工搬运(手握住金属围栏(4))或叉车(起重架叉入中空金属底座(5))装入集装箱货车运输而实现。本发明涉及的废水处理站可与已有处理工艺相结合进行废水处理,也可作为单独处理系统进行废水处理。根据各反应器内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废水可经过预处理或者不经过预处理而直接进入本发明反应器中进行处理,最后达标排放。本发明可实现废水处理站的拼装移动化,可根据目标单位生产工艺调整以及废水的水质变化而灵活组合调整,减少占地面积,避免工程繁冗,经济、便捷,亦可作为应急处理站使用。
相较于一般的废水处理设施与工程的庞大繁冗,本发明所涉及的单元反应器有效容积与占地面积有限,避免土建作业;本发明可灵活组合反应级数与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可接入原有废水处理工艺环节中,亦可单独作为独立废水处理站进行废水处理;各反应器之间以软管(6)连接,即插即拔,实现废水处理站的快速拼装与拆卸功能;拆卸后的各反应池由于体积与占地面积小,故可通过人力或叉车装入集装式货车,运往需要进行废水处理的地方,实现废水处理站可移动的功能;当某地突然需要进行废水处理时,可将各反应池运往目的地,通过软管将各反应池连接使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单元反应器体积小(1 t左右),占地少(1 m2左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器周边围有金属围栏(4),便于人工搬运(手握住金属围栏(4)的金属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应器金属底座(5)为中空结构,便于叉车搬运(起重架直接插入中空金属底座(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反应器金属底座为方形,便于安放,不易倒。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废水处理站的拼装与拆卸通过各反应器之间的软管的连接和拔断实现,做到即插即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85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长锆钛酸铅单晶的方法
- 下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