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动能发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29032.3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姜铭东;姜世英;马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铭东;姜世英;马玉萍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动能 发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根据风能原理,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气动能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发电机组燃料,主要依靠煤炭、柴油、汽油、天然气、核能,另外还有两种发电机组是依靠水能和风能发电;而可以移动式发电设备,主要是柴油机发电机组,汽油机发电机组等等,由于这种发电机组便于移动,所以用途广泛,但是它们也有很大缺点,例如:使用的燃料运输很不便利,燃料易燃又易爆,有危险性,燃料成本高,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对人体还有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发电机组使用的燃料成本高、又有危险,它对环境有污染,还会给人体造成损害;本发明研究使用空气动能,作为能量源的空气动能发电机组。
本发明所述的空气动能发电机组包括:1启蓄电源、2总控制屏、3多台无油气泵、41MPa底盘储气罐、5高压气泵、6空气动能马达、7连接轴、8发电机等组成;所述多台无油气泵是依靠启蓄电源,通过总控制屏供电工作,给1MPa底盘储气罐增压气体,其气体经过高压气泵(类同无油气泵)增压之后强力输送给空气动能马达旋转做功,再经连接轴带动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力大部分输送给负载做功,一小部分输送给启蓄电源储存,供自身工作耗电使用。
上述方案中的启蓄电源是直流电源,它通过总控制屏整流变交流电流,输送给多台无油气泵及高压气泵工作,另外它的功能是把发电机发出的电流, 通过总控制屏整流变直流电储存到启蓄电源内。
上述方案中的总控制屏,它主要控制电力系统,另外还把高压空气的空气控制阀安装在内,以便操作空气动能马达的工作启动和停止,使电力和空气动力操作集中为一体。
上述方案中的多台无油气泵,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所生产的0.8MPa增压空气直接进入1MPa底盘储气罐内。
上述方案中的1MPa底盘储气罐,它承载两个功能,一是承担空气动能发电机组的底盘,其全部部件安装在上面,二是承担储存压缩空气的气罐。
上述方案中的高压气泵,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所生产的2MPa高压空气直供空气动能马达工作,其进气端与出气端的空气压比1∶5。
上述方案中的空气动能马达,涡轮转子部件采用涡轮结构,其进气端与出气端的空气截面比大于1∶10,空气流速大于5m/s;其气体通道控制系统要安装过滤器、安全阀、调压阀、继电器等部件。
上述方案中的连接轴是连接空气动能马达与发电机为一体,固定在1MPa底盘储气罐为基础上面。
本发明所述的空气动能发电机组,适用于电动汽车,中小型移动或固定发电站,为交通运输、市政施工、矿山、边远没有通电地区开发使用。
本发明根据风能的基础科学理论设计,采用严密先进的实施方法完成,实据证实:虽然该设备制造精度要求高,但是它实施简单,使用成本低,寿命长,操作简便,不用昂贵的燃料,以清洁空气为能源,保护环境,其功效高活像一台永动机(但是它不是永动机,是对空气性质深度开发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动能发电机组的原理及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动能马达剖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动能马达,高压空气路线控制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简述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动能发电机组,包括启蓄电源(1)、总控制屏(2)、多台无油气泵(3)、1MPa底盘储气罐(4)、高压气泵(5)、空气动能马达(6)、连接轴(7)、发电机(8)固定连结组成一体;启蓄电源(1),一方面用于总控制屏(2)来控制多台无油气泵(3)、高压气泵(5)供电工作,另一方面把发电机(8)发出的电量蓄存到启蓄电源(1)内,为其它电力负载工作使用;多台无油气泵(3)生产的压缩空气直接进入,1MPa底盘储气罐(4)内,它为高压气泵(5)提供优质空气源;高压气泵(5)直接为空气动能马达(6)提供增压空气,使其产生旋转做功,再通过连接轴(7)带动发电机(8)达到旋转发电的目的。
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简述空气动能马达(6)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动能马达,包括:①螺钉、②弹簧、③排气门、④排气帽、⑤耐油O型胶圈、⑥涡轮转子部件、⑦导流帽、⑧耐油O型胶圈、⑨波纹垫圈、⑩行星减速部件、插入式法兰固定接头、壳体、碟形弹簧、平衡铁、 输出轴、耐油密封圈等连接组成一体;其中,涡轮转子部件⑥与行星减速部件⑩含输出轴插入连接组成一体装入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铭东;姜世英;马玉萍,未经姜铭东;姜世英;马玉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29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