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明暗码防伪标贴及其防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0881.0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6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甘信红;倪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Q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明暗 防伪 标贴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暗码防伪标贴及其防伪方法,包括明码区和暗码区,明码区中包括一多维码,多维码为结合第一防伪码和溯源码进行加密得到;暗码区中包括一暗码区防伪信息,暗码区防伪信息为第二防伪码经过冗余运算得到;在识别的过程中,消费者分别获取多维码和暗码区防伪信息,并结合通过多维码和暗码区防伪信息得到的第一防伪码和第二防伪码实现明暗防伪标贴的防伪验证,这样即使市面上的读取设备读取到相关多维码,也无法猜测到具体的明暗防伪码中包含的信息,有效地避免了明码区中的多维码像传统的二维码那样将核心明文直接暴露在外的现状,大大提高了防伪的安全性能,降低了被破译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明暗码防伪标贴及基于该明暗码防伪标贴的防伪方法的多重防伪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二维码防伪追溯技术是指运用二维码技术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以二维码为信息载体,对每一件商品的信息进行跟踪、采集、管理等,实现一品一码,从而建立商品信息管理数据链和整个流通过程监管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通过手机终端中安装的识读软件轻松扫码,即可实时方便地查询商品信息,有效辨识真假。
但是,目前的防伪技术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二维码本身不是用来防复制读取的,易被采集,且在目前市面上各种二维码采集设备众多,相关商品的核心数据容易被其他非法软件读取,从而降低了防伪的安全性;再有,二维码本身是裸露于市场的,通常情况下已被非购买者防伪查询,导致购买者直接进行二次防伪查询,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真假性;最后,由于传统的二维码的数码信息市面上多数采取明文的格式,二维码本身不具备“防伪”,被扫描软件识读后直接暴露在外面,从而容易被黑客或者其它非法人员进行穷举破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明暗码防伪标贴及其防伪方法,通过将明暗防伪码拆分成第一防伪码和第二防伪码并分别进行运算设置于明码区和暗码区,只有将明码区和暗码区中的防伪码同时使用才能实现验证,大大提升了传统的二维码的防伪效果、降低了被识别破译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的明暗码防伪标贴,其技术方案如下:
这种明暗码防伪标贴包括明码区和暗码区,所述明码区中包括一多维码,所述多维码为结合第一防伪码和溯源码进行加密得到;所述暗码区中包括一暗码区防伪信息,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为第二防伪码经过冗余运算得到;所述明暗码防伪标贴结合所述多维码中的所述第一防伪码和和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中的所述第二防伪码实现防伪验证。
在本技术方案中,我们将明暗防伪码分为第一防伪码和第二防伪码,并分别进行处理之后设置于明码区和暗码区中,这样明暗防伪码采用部分明文的格式,即使不法分子采集到了明码区中的多维码,也不能获取明暗防伪码中的内容,从而加强了防伪的安全性能,降低了被破译的可能性。
优选地,所述溯源码和所述第一防伪码进行顺序变换、数字运算、以及逻辑运算得到所述多维码,再将所述多维码设置于所述明码区中。
优选地,所述暗码区的上表面设有不可透视但易去除的覆盖物。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这里,只需要消费者去除覆盖物就可以获取其中包含的暗码区防伪信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地,所述暗码区中还包括暗码区非防伪信息,所述暗码区非防伪信息和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构成暗码区信息;通过将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与所述暗码区非防伪信息设置不同的颜色、或通过将所述防伪码信息设置于所述暗码区信息中的首端或尾端实现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和所述暗码区非防伪信息的区分。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暗码区中设置非防伪信息,消费者在对暗码区信息进行验证的时候,一定要输入正确的暗码区防伪信息才能实现信息的验证,实现了多重防伪。
优选地,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和所述暗码区非防伪信息为数字或文字或图片,且所述暗码区防伪信息和所述暗码区非防伪信息一一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0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