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钮导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2338.4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8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谢燕强;黄思滔;李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H01H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圈 编码器 导光 导光结构 导光臂 倒角 内环 旋钮 轴套 光源利用效率 透射损失 单颗LED 灯光源 透光 轴柄 传导 | ||
本发明指一种旋钮导光结构。包括有PCB板、至少一颗LED灯光源、带有轴柄和轴套的编码器、一级导光圈和二级导光圈;所述编码器和LED灯光源,设置在PCB板上;所述一级导光圈,套设在所述编码器的轴套上,且所述导光圈包括有椭圆形的导光臂和带有倒角的导光内环,且导光臂的边沿设置有U型凹槽、V型凹槽等凹槽,所述U型凹槽、V型凹槽,设置在所述LED灯光源的一侧,用于接收所对应的LED灯光源发出的光;所述带有倒角的导光内环结构,用于减少LED灯光在传导过程中的透射损失;所述二级导光圈,设置在所述一级导光圈上方,用于实现LED灯光的第二次导光。可以只采用单颗LED灯光源,光源利用效率高,透光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旋钮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满足人们对汽车内饰提出的更高追求。车载音响的外观设计需与整车的内饰要求相匹配,而绚丽多彩的灯光内饰搭配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灯光内饰要求在有限的设计空间里不仅要满足亮度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均匀性要求,美观及搭配要求。
旋钮是各种设备控制面板上的重要部件,人们通过操控旋钮来控制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旋钮配置有旋钮背光源及旋钮导光结构,让旋钮在夜视或光线不足情况下发光,使得人们在夜视或光线不足时仍能看清楚旋钮并正确操控控制面板。旋钮导光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旋钮在夜视或光线不足时能否有足够的显光指引操控人员正确操控控制面板。特别地,旋钮导光/透光部位,透光亮度,透光均匀性等涉及到与整车灯光内饰的匹配。
现有的旋钮导光结构导光效率不高,导光不均匀,需要采用2颗、3颗甚至4颗立式LED光源均匀分布以保证旋钮获得足够的透光亮度及均匀性。光源利用率低,成本高,对结构位置空间要求高,往往因为结构受限而无法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钮导光结构,可以只采用单颗LED灯光源,光源利用效率高,透光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钮导光结构,包括有PCB板、至少一颗LED灯光源、带有轴柄和轴套的编码器、一级导光圈和二级导光圈;所述编码器,设置在PCB板上;所述LED灯光源,设置在PCB板上;所述一级导光圈,套设在所述编码器的轴套上,且所述导光圈包括有椭圆形的导光臂和带有倒角的导光内环,且导光臂的边沿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LED灯光源的一侧,用于接收所对应的LED灯光源发出的LED灯光;所述凹槽与导光臂之间设置有避空结构,用于增加LED灯光的均匀性;所述带有倒角的导光内环,用于大大减少LED灯光的透射损失;所述二级导光圈,设置在所述一级导光圈上方,用于实现LED灯光的第二次导光。所述凹槽为U型凹槽或V型凹槽。所述二级导光圈包括有内圈、外圈及光圈顶面;所述内圈,设置在编码器的轴柄上端用于固定所述二级导光圈;
所述外圈,用于实现所述二级导光圈的侧面光圈透光;
所述光圈顶面,设置有镭射字符,可实现光圈顶面字符透光;所述二级导光圈令经过所述一级导光圈调节后的灯光,可沿所述一级导光圈向二级导光圈以水平和垂直的方向传输。
优选的,所述倒角的角度为45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为U型凹槽或V型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导光圈的顶部设置有装饰圈,所述二级导光圈的外侧设置有旋钮胶壳,所述旋钮胶壳用于提高操作手感。
优选但不限于的,所述一级导光圈的材料包括有散光粉。
优选但不限于的,所述装饰圈通过超声波焊接在所述二级导光圈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二级导光圈与旋钮胶壳采用双色模注塑一体成型生产工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2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