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类抗菌、抗肿瘤化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33797.4 申请日: 2015-05-10
公开(公告)号: CN104892453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9
发明(设计)人: 刘进兵;王子厚;李忠野 申请(专利权)人: 邵阳学院
主分类号: C07C251/48 分类号: C07C251/48;C07C249/08;C07C337/08;C07C303/32;C07C309/24;C07C231/02;C07C235/84;C07C67/14;C07C69/76;C07C50/34;C07C46/00;A61K31/122;A61K3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22000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大黄 抗菌 肿瘤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抗肿瘤、抗炎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涉及大黄醛衍生物、大黄酸衍生物、双醋瑞因衍生物、芦荟大黄素衍生物以及含有该衍生物的组合物及其在抗菌、抗肿瘤、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参见:药学进展, 2005 , 29 (12) : 540-544;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 , 19 (8) : 851- 854),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Life Sci , 1997 , 61 (23) : 2335-2344;Jpn J Cancer R , 2002 , 93 (8) : 874-882;武警医学, 2004 , 15 (7) : 545-546;Phytochemist ry , 2001 , 58(8) : 1213-1217.)、抗菌、抗炎、抑制肝脏和肾脏纤维化、扩张血管及利尿(Eur J Pharmacol , 1991 , 205 (3) : 289-294)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黄素是三环共平面结构,具有DNA 嵌入剂的基本结构特征(J Nat Prod , 2001 , 64 (9) : 1162-1168),但由于大黄素本身具有毒性高,生物活性不够好及生物活性机理不是很明确等缺点。为了提高其抗肿瘤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大黄素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草药,2004 , (35)11 :1259-1262.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 ,9 (4) :340-343)。Demirezer 等(Proc. Natl . Acad. Sci .USA ,1972 ,69 (3) :730-732).发现大黄素及其类似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Graham 等(Helv. Chim. Acta ,1953 ,36 (5) :1109-1115)指出如果在蒽醌的三环共平面结构中引入一个或两个带正电荷的侧链,将提高其细胞毒活性。科研工作者从其母体结构入手进行化学修饰。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大黄素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式(I)表示的化合物及其盐

(I)

其中

R1是酚羟基、烷氧基、酯基;

R2是酚羟基、烷氧基、酯基;

R3是羧基、羟甲基、醛基以及羧酸、醇、醛的衍生物;

其中R1优选为羟基、烷氧基、含有芳环、杂环的酚醚、各类酚酯、葡萄糖苷、核糖苷及无环糖苷。

其中R2优选为羟基、烷氧基、含有芳环、杂环的酚醚、各类酚酯、葡萄糖苷、核糖苷及无环糖苷。

其中R3为羧酸及其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I)所示

(II)

其中R4优选为氢,C1-C12的烷基,六元及六元以下的环烷基,含有芳环的醇及含有杂环的醇。

其中R3为醛基及其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式(III)和(IV)所示

(III)

(IV)

其中R5优选为如下结构

 , ,其中n为2-16;

   其中R6优选为C1-C12烷基、苄基、氢;

,,

具体选自下列化合物:

大黄醛氨基硫脲席夫碱;大黄醛氨基脲席夫碱;大黄醛甲氧基胺席夫碱;

大黄醛苄氧基胺席夫碱;大黄醛乙氧基胺席夫碱;大黄醛肟;

大黄醛乙二胺席夫碱;甲氧基大黄醛乙二胺席夫碱;乙二醇单甲醚大黄醛甲氧基胺席夫碱

其中R3为醛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下:

(V)

优选地,式(I)的具体化合物为:

本发明还提供式(I)的化合物在制备抗菌、抗肿瘤药物中应用。所述菌为需氧菌或厌氧菌,其中所述需氧菌为球菌、杆菌、绿脓菌;所述厌氧菌为幽门螺旋菌、霉菌。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I)的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反应式 1.

本反应适用于R1和R2为醚键、烷醚基、糖苷,R4为各类烷基、芳基、杂环.(I)在无水碳酸钾的作用下和卤代烃、硫酸酯、磺酸酯反应得(II);(II)与过量氯化亚砜反应得(III),所得酰氯和各类醇反应得目标化合物(IV)。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阳学院,未经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3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