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4039.4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0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军;惠英龙;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29/00 | 分类号: | A01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联合 收获 机摘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花生收获机都是只进行了花生秧的收获,其摘果过程还需要额外工序;有些可以进行摘果的联合收获机对花生果的冲击大,花生不容易进入摘果区,且容易出现破碎、缠秧、摘不净等现象,其摘果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本发明提供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可以有效完成花生秧收获后的摘果工序,并保证较高的摘果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焊接在花生联合收获机上,底座下方是花生果接收仓;所述底座上转动设有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且转向相反的两根主轴,两根所述主轴的间距沿轴线一端到另一端方向逐渐减小,两根所述主轴的外周面上分别周向均布安装有沿轴向延伸的扇叶,所述扇叶数量相同且相互错开设置。所述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还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齿轮齿条传动装置用于传送被挖取的花生秧,所述齿轮齿条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前端支架和后端支架、安装于前端支架上的前端齿轮、安装于后端支架上的后端齿轮以及分别与前端齿轮和后端齿轮啮合的传送齿条,所述后端支架高度大于所述前端支架,使花生秧沿斜上方移动,在垂直方向逐渐上升一段距离,以保证不同高度位置的花生果都能够被打掉;当两根主轴旋转时,由于两主轴上的扇叶具有相反的旋向,转动后会产生轴向力,所述扇叶拍打花生秧下方左右两侧的花生果,使得花生果的受力与花生秧移动方向相反,使拍落的花生果落入底座下方的花生果接收仓中。
进一步的,为了更有利于花生果周围的泥土被拍散,提高摘果率,所述扇叶为梯形叶片,所述扇叶远离主轴的一端为网格状,所述扇叶的高度均沿所述主轴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扇叶与主轴具有螺旋角,所述扇叶由成对的具有较高弹性和韧性的钢板制成。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拆装、替换扇叶,所述主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扇叶轴套,所述扇叶轴套上安装有所述扇叶。
更进一步的,为了能水平移动控制两主轴间距离以满足不同的工况,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沿底座水平移动的两个可移动轴承套,所述两根主轴的两端分别穿装在所述两个可移动轴承套内。
更进一步的,为了固定主轴的位置,同时防止主轴发生侧滑;所述两个可移动轴承套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两个可移动轴承套内表面设置有防滑斜纹。
更进一步的,由于花生品种、花生长势等不同,每一株花生秧的花生果位置均不相同,虽然经扇叶拍打可以成功完成绝大多数摘果过程,但仍然会有残留,为了剪断不同高度的残留花生果,提高摘果率。
所述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还包括安装于后端支架上的剪切装置,所述剪切装置包括按照不同高度水平设置的至少三块剪切板,所述剪切板前端为锋利的双刃刀片,所述剪切板的长度各不相同,可以剪断不同高度的残留花生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供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可以使联合收获机从地里挖取的花生秧完全脱果;
2)本发明所提供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中间距逐渐减小的主轴和逐渐上升的传送机构均使摘果率大大提高;
3)本发明所提供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的扇叶前端为网格状,可有效击散花生果上的泥土,对后期花生果的筛土过程有较大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机构的可移动轴承套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底座,2-主轴,3-扇叶,4-扇叶轴套,5-可移动轴承套,6-齿轮齿条传动装置,61-前端支架,62-后端支架,63-前端齿轮,64-后端齿轮,65-传送齿条,7-剪切装置,71-剪切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4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