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4504.4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4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莫岸;景甜甜;张文增;刘庆运;徐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变 辅助 柔性 自适应 驱动 机器 人手 装置 | ||
1.一种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包括柔性件(33)、至少一根腱绳(32)、至少两个手指(35)、至少一个通道(34)、线圈(51)、磁流变液(52)、至少一个驱动器(21)、基座(11);所述的柔性件(33)中部与基座(11)固连,柔性件(33)内部密封有磁流变液(52);所述的手指(35)设置在柔性件(33)上;所述的通道(34)设置在柔性件(33)上;所述的驱动器(21)设置在基座(11)中;所述的腱绳(32)一端与驱动器(21)的输出轴固连,另一端穿过通道(34)并与通道(34)的末端固连;所述的线圈(51)设置在柔性件(33)周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件(33)呈薄壁双层结构;柔性件(33)采用布、网或膜;所述的腱绳(32)采用纺织用绳、塑料绳、橡胶绳或金属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指(35)纵向方向与通道(34)切向方向的夹角为45°-135°;手指(35)呈放射状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指(35)一端与基座(11)相连;手指(35)采用片簧、板簧、拉簧、压簧或发条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指(35)通过簧件(352)、关节轴(351)与基座(11)相连;与一个手指(35)相连的簧件(352)、关节轴(351)的数量至少为1;手指(35)采用杆状、管状、或片状的刚性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34)可轴向伸缩;通道(34)采用柔性环形腔、耳环形结构或波纹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31);所述的基座(11)中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管(31)的两端分别连接通孔与通道(34);所述的腱绳(32)穿过通孔和导管(3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线圈(53);所述的大线圈(53)设置于基座(11)底端靠近柔性件(33)处;所述的线圈(51)分布在柔性件(33)的表面或镶嵌于柔性件(33)内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液辅助柔性掌面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减速器(22)、转轴(14)、卷筒(23);所述的驱动器(21)输出轴与减速器(22)的输入轴相连;所述的转轴(14)一端与减速器(22)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与支撑件(13)相连;所述的支撑件(13)设置在基座(11)中;所述的卷筒(23)固套在转轴(14)上;所述的腱绳(32)与卷筒(2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45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