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碎软低渗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35993.5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3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玉;赵小山;王军;贾召;李军军;郭文水;李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482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碎软低渗 煤层 水平 分段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井压裂激励的工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碎软低渗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煤储层很多程度受到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以沁水盆地南部瓦斯富集区为例,由南至北,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程度逐步增大,煤体特征表现为由南至北埋深和碎煤比例逐渐增大,煤储层物性表现为基质孔隙率、渗透率和复杂程度逐渐变差,非均质、各向异性特征显著。因影响煤层出的地质因素主要有:煤储层物性条件(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构造应力条件以及煤层气资源量(煤层含气量、煤层厚度),若采用传统的水平井压裂方式开采碎软低渗煤层,经济产出值较低,严重影响开采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高碎软低渗煤层的开采效益,提出了一种碎软低渗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碎软低渗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采用“封一段,压一段”的压裂方式,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煤层轨迹的倾角和走向,确定分段距离,将水平井分为若干段;
然后,根据分段要求下入压裂设备,所述的压裂设备包括设于套管内的油管、悬挂器和送入装置,悬挂器和送入装置连接于油管上,位于水平井内的油管连接若干裸眼封隔器和压差滑套,裸眼封隔器和压差滑套配套使用并设于分段处,油管末端通过球座短节连接浮鞋;
最后,按距离井口由远至近的方向进行分段压裂,离井口最远的一段压裂完后,封闭该段, 再对相邻段进行压裂,保证每压裂完一段后先封闭,再压裂下一段。
所述的各压差滑套的开启压力不同,离井口越远,开启压力越小。
所述的分段距离为65-120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压裂采用“封一段,压一段”的压裂方式,使每段压裂结束后不立即排液,形成的支撑裂缝保持着压力,沿煤层气水平井的煤层段轨迹,人为形成超压带,则前一段已封段能对后一段压裂段起裂裂缝产生诱导应力;
2、通过优化分段间距,改善了煤储层的埋深、非均质性以及各向异性造成的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差异,增大了人工裂缝起裂方位与天然裂缝夹角,使煤体更易形成缝网,沟通天然裂隙,增加裂缝复杂程度;
3、再通过合理确定有效净压力(即给各段分配不同的压力),增大裂缝壁面与煤基质面的接触面积,最终建立了复杂的交叉裂缝网络体系,使煤基质的任意方向至裂缝的渗流距离最短,实现低渗透煤储层达到经济产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施工示意图;
图中:1-套管、2-油管、3-悬挂器、4-送入装置、6-压差滑套、7-裸眼封隔器、8-球座短节、9-浮鞋。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埋深大、碎煤比例高和储层物性差的煤储层,需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封一段,压一段”分段压裂工艺,其工艺思路为分析煤储层条件,进行压裂设计,选择设备,最后进行压裂施工。其中,压裂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净压力范围和分段距离。
(1)确定净压力范围
根据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大,低净压力下易形成热刺双翼裂缝,因此需要确定合理的净压力,以压开弱面缝形成复杂裂缝,增大有效改造体积,设计支撑剂和压裂液的准备量。
Pnet=P施工+P液柱-P摩-
其中,Pnet为净压力;
P施工为泵注施工压力(携砂液注入压力);
P摩为孔眼摩阻和进井筒摩阻;
为闭合压力。
现场进行小型压裂获得孔眼摩阻和近井筒摩阻,试验表明,孔眼摩阻远大于近井筒摩阻,近井筒摩阻可忽略处理。
按照成本、设备抗压安全性等因素,一般确定净压力范围的经验值5~18MPa为合理范围。
为了实现逐段压裂,各压差滑套的开启压力不同,离井口越远,开启压力越小。
(2)分段距离的确定
根据水井钻遇煤层轨迹的倾角和走向,结合经验值,确定了优化分段间距的值合理范围为65~120m,可增大人工裂缝起裂方位与天然裂缝夹角,使煤体更易形成缝网,沟通天然裂隙,增加裂缝复杂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易安蓝焰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59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煤层气双管双循环的压力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稠油井加热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