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大豆油高效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6171.9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万鹏;孙萍;王云飞;郁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C3/00 | 分类号: | C11C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化反应 大豆油 环氧化反应釜 环氧大豆油 高效制备 过氧羧酸 高浓度过氧乙酸 国家标准要求 反应推动力 反应稳定性 技术指标 强化混合 微小液滴 原料油脂 反应釜 反应时 副产物 环氧化 外循环 传质 环氧 换热 开环 微滴 相际 能耗 分解 配置 优化 改进 | ||
1.一种环氧大豆油高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高浓度过氧乙酸:在冰醋酸或甲酸中加入浓硫酸,搅拌均匀后加入质量百分浓度为30~60%的过氧化氢溶液,搅拌均匀,于室温下静置24~72h,得高浓度过氧乙酸混合液,其中冰醋酸或甲酸、浓硫酸与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比为80~100:10:25~50;
(2)环氧化反应:将步骤(1)中的高浓度过氧乙酸溶液以及大豆油依次加入外循环氧化反应釜中,高浓度过氧乙酸溶液以及大豆油的质量比为1.5~2:1,加热至60~75 ºC,保温反应0.5~1.5小时,得环氧大豆油粗品,保温期间持续剪切乳化;
(3)提纯精制:对步骤(2)中的环氧大豆油进行水洗脱酸,至pH值在3.0~6.0后,经真空蒸馏脱水、脱除低沸物,即得环氧大豆油成品;
所述外循环环氧化反应釜包括设有夹套的釜体(1)、位于釜体外部的外循环管路(2)、乳化罐(3)以及分散乳化机,所述釜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釜体内设有进料管(4),所述进料管上端与进料口相连,所述进料管下端位于物料液面以下,所述循环管路的两端通过法兰分别与釜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相连,所述乳化罐设于外循环管路上,所述分散乳化机固定于乳化罐上;
所述分散乳化机包括支架、驱动电机(5)和自吸料剪切乳化器,所述自吸料剪切乳化器包括搅拌轴(6)、轴套(7)、搅拌定子(8)及搅拌转子(9),所述搅拌定子为中空筒体结构,所述搅拌转子为圆柱体结构,搅拌定子的外径大于轴套的外径,搅拌转子的直径大于搅拌轴的直径,搅拌定子与搅拌转子自由端的端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凸齿(16),所述搅拌定子上凸齿齿数为搅拌转子上凸齿齿数的偶数倍;所述支架固定于乳化罐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支架上,所述搅拌轴穿过乳化罐且搅拌轴的下端与位于乳化罐内的搅拌转子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轴联器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轴套固定套设于搅拌轴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的外部,且轴套与搅拌轴、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物料通道(10),轴套的上端与电机固定连接,轴套的下端与搅拌定子固定连接,轴套接近搅拌定子的端部外侧面设有物料出口(11),所述搅拌定子固定套设于搅拌转子的外部,且搅拌定子与搅拌转子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乳化腔(12);所述物料出口的开口处设有除沫丝网(17);所述搅拌轴上与轴套上物料出口的对应位置处向外凸出形成球体部(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高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左支撑板(13)、右支撑板(14)以及横板(15)构成的倒“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高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转子与搅拌轴、搅拌定子与轴套均为同质一体结构,且搅拌转子与搅拌轴、搅拌定子与轴套之间连接处的折角均采用圆角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高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轴套上的物料出口具有两个,对称设置于轴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大豆油高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出口呈长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学院;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嘉兴市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61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