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渣重熔炉底水箱拆装维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38643.4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1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军;陈沈云;肖都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187 | 分类号: | C22B9/18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渣重 熔炉 底水 拆装 维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渣重熔炉,尤其涉及一种电渣重熔炉底水箱拆装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电渣重熔炉是一种电渣重熔冶炼的设备。电渣冶炼是在水冷结晶器上方设置盛有待熔融的渣池,采用电极夹头来夹持柱形电极,并让电极、渣池、金属熔池、钢锭、底水箱通过短网导线和变压器能够形成电流回路。进行电渣冶炼时,首先将该电极远离电渣冶炼电极夹头的端部插入熔渣内,随后对电极进行通电,在通电过程中,电极和渣池放出焦耳热,将渣池中的金属渣熔化,熔融金属汇聚成液态,穿过渣池,落入结晶器中形成金属熔池,且同时受水冷作用,迅速凝固形成钢锭。钢锭凝固前,在它的上方的金属熔池和渣池,起保温和补缩作用,保证钢锭的致密性。冶炼过程中,结晶器内壁上形成有一层薄渣壳,不仅使钢锭表面光洁,还起绝缘和隔热作用,使更多的热量向下部传导,有利于钢锭自下而上的定向结晶。基于以上原因,通过电渣冶炼生产出的钢锭质量好、性能优,合金钢的低温、室温和高温下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增强,钢材使用寿命延长,故电渣冶炼工艺在本行业中广泛推广使用。
现有电渣冶炼工艺设备中,底水箱及底水箱上铜板(底水箱铜板覆盖在底水箱上面)是电渣炉的重要部件,但铜板刚性差,因受热不均,易变性,易击穿,是易损件。现有电渣重熔炉中,所述的底水箱部分结构一般如下,包括箱体,箱体侧面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箱体上端开口且在开口处向四周水平延伸一体设置有矩形框板结构的底水箱面板,底水箱面板上表面铺设有矩形框板结构的橡胶密封垫,橡胶密封垫上方再覆盖设置有平板状的铜板。底水箱面板、橡胶密封垫和铜板之间周边位置对应贯通设置有一圈螺孔并靠拉紧螺栓固定连接。这样橡胶密封垫、底水箱面板和铜板三者上设计的螺孔数量、螺孔大小和螺孔的位置分布必须完全一样才能互换。但这种结构方式一方面不仅造成铜板加工作制作成本高,加工时间长,且易损件每一块后继更换的铜板都要达到相应的加工精度才能互换使用,对橡胶密封垫、底水箱面板和铜板三者上设计的螺孔数量、螺孔大小和螺孔的位置设计及加工精度均存在很高的要求。且铜板表面螺孔多,使用后容易变形,很难达到双面使用的要求。这样,铜板为高精度的易损件,存在加工要求高,成本高,耗时长的缺陷,影响生产进度。同时,在日常维护中,底水箱一般设置在冶炼坑底部,位置狭窄,需对底水箱铜板进行更换和维修时,拉紧式紧固方式拆卸不便,更换铜板耗时长,维护不便,严重影响电渣炉的的正常生产。另外,现有的这种底水箱结构,冷却水在箱体内流动性差,存在冷却效果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非常方便维修更换,降低维护成本的电渣重熔炉底水箱拆装维护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渣重熔炉底水箱拆装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底水箱面板、橡胶密封垫和铜板之间仅仅靠对称设置的两组竖向贯通的定位孔和配合的定位栓实现定位,然后在铜板上方对应设置压紧固定机构采用压紧螺栓实现底水箱面板、橡胶密封垫和铜板三者的压紧;拆装维护时,先拆除压紧固定机构中的压紧螺栓,使得底水箱面板、橡胶密封垫和铜板三者松开,然后拔出定位栓,将铜板抽出并将未使用的下表面翻转为上表面后重新插入放置到橡胶密封垫上表面,然后插入定位栓定位,再通过压紧固定机构的压紧螺栓实现底水箱面板、橡胶密封垫和铜板三者的重新压紧;完成拆装维护。
这样,本方法中采用定位栓只实现定位,然后另外从铜板上方采用采用压紧螺栓压紧。故和现有技术相比,拆装时不会因拉紧螺栓需要穿过多层结构容易导致变形后难以拆卸,使其拆卸操作更加简单。同时铜板整体性更好,未设置过多连接孔而导致受热后变形量大,使得维护时能够实现翻面利用,降低了维护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38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