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0185.8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9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辉;孙素娟;李正平;申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42 | 分类号: | G01N33/542;G01N33/573;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蛋白激酶 活性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已知活性的蛋白激酶与其对应的荧光标记多肽底物混合进行磷酸化反应;
(2)将纳米二氧化铈水溶液与步骤(1)中磷酸化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检测混合体系的荧光强度,根据不同活性蛋白激酶对应的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3)按照上述步骤(1)和(2)测试待测蛋白激酶对应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即可实现待测蛋白激酶活性的定量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按照每微摩尔荧光标记多肽底物加入10~80mg纳米二氧化铈,且控制混合体系中纳米二氧化铈的浓度为15~120μ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按照每微摩尔荧光标记多肽底物加入20~60mg纳米二氧化铈,且控制混合体系中纳米二氧化铈的浓度为40~80μ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纳米二氧化铈的粒径为5~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荧光标记多肽底物中的荧光标记物为荧光素类、罗丹明类、香豆素类及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花青染料或半导体量子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荧光标记多肽底物中的荧光标记物为羧基四甲基罗丹明、2,7-二甲基-4,5-二氯-6-羧基荧光素、四氯-6-羧基荧光素、六氯-6-甲基荧光素、德克萨斯红、3H-吲哚菁染料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蛋白激酶是能够将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激酶。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荧光猝灭的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激酶是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或SRC激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01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