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锑诱导生长n型纳米晶硅量子点薄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40295.4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0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雯;陈小波;杨培志;袁俊宝;段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生长 纳米 量子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第三代太阳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作硅量子点太阳电池吸收层的n型纳米晶硅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利用的核心。为增强与常规能源的竞争力,人们一直希望太阳电池具有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和环境友好等特点。从目前的光伏市场来看,硅基太阳电池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所需的硅材料含量丰富、无毒以及成熟的器件制备工艺。为了突破晶硅太阳电池的理论极限,降低硅基太阳电池的生产成本,人们通过借鉴传统叠层电池结构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全硅”叠层太阳电池(“all-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的概念[1]。该电池由不同带隙的Si 量子点太阳电池依次堆叠而成,入射的太阳光按能量大小依次被吸收,这样可与太阳光谱达到完美匹配,从而大幅度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理论计算表明,两结和三结叠层电池的效率值可以分别达到42.5%和47.5%[2]。全硅叠层高效太阳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应用的高效太阳电池之一。
尽管非晶硅量子点也有量子限制效应,也能调节材料的带隙,但由于非晶硅中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导致非晶硅量子点的性能较差[3]。因此,制备高晶化率的纳米晶硅量子点是将其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的前提。此外,要将硅量子点薄膜材料应用于“全硅”叠层太阳电池中,在材料性能上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要求,例如要求硅量子点密度高,具有良好的载流子输运特性等[4, 5]。
掺杂是提高硅量子点薄膜电学性能的一种方法,且通过掺杂形成pn结也是将硅量子点薄膜应用到太阳电池的必要步骤。此外,研究表明某些金属元素掺杂对硅量子点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Yoon[6] 通过对不同镍含量掺杂的富硅氧化硅薄膜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镍对硅纳米晶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合适的镍掺杂浓度会加速硅纳米晶的形成, 但过高的镍含量会形成NiSi2 纳米晶杂相。Voitovych 等人[7]研究了锡对富硅氧化硅薄膜中硅纳米晶的形成的影响,发现锡掺杂会加快非晶硅团簇的晶化,并可将晶化温度降低200℃。在锡掺杂样品中形成的Si纳米晶尺寸较未掺杂样品中的小,晶化率更高。尽管镍和锡金属具有诱导生长纳米晶硅量子点的作用,但这两种掺杂得到的量子点薄膜仅仅是本征半导体材料。So等人[8]已从实验上证实了锑掺杂的氮化硅基硅量子点薄膜具有n型导电特性。然而,在他们的工作中仅仅制备了锑含量为0.54 at.%的一种掺杂量的样品,并未能发现锑金属对硅量子点的诱导生长作用。
本方法在利用锑原子可实现量子点薄膜n型掺杂的同时,又利用了锑对纳米晶硅量子点的诱导生长作用,最终制备出高晶化率、高数密度的n型纳米晶硅量子点薄膜。
参考文献:
[1] G. Conibeer, M. Green, R. Corkish, Y. Cho, E.C. Cho, C.W. Jiang, T. Fangsuwannarak, E. Pink, Y.D. Huang, T. Puzzer, T. Trupke, B. Richards, A. Shalav, K.L. Lin, Thin Solid Films 511, 654 (2006)
[2] G. Conibeer, M. Green, E. C. Cho, D. K?nig, Y. H. Cho, T. Fangsuwannarak, G. Scardera, E. Pink, Y. Huang, T. Puzzer, S. Huang, D. Song, C. Flynn, S. Park, X. Hao, D. Mansfield, Thin Solid Films 516, 6748 (2008)
[3] D. Hiller, S. Gutsch, A. M. Hartel, P. L?per, T. Gebel, M. Zacharia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5, 134311 (2014)
[4] S. Huang, G. Conibeer,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46, 024003 (2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师范大学,未经云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0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