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变下垂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0381.5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5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曹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3/3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下垂 控制 电池 系统 放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储能系统并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变下垂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多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或者是微电网调峰调频等领域,常用的储能元件主要包括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等。电力储能系统领域以阀控式铅酸电池(VRLA)的使用最为广泛,铅酸蓄电池具有成本低、放电效率高以及易维护等诸多优点;缺点是能量和功率相比于锂电池等较低,循环寿命有限。虽然铅酸电池具有较低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但与其它种类蓄电池相比,其性价比较高,技术也较为成熟,使其在电力储能和备用电源领域占有主导地位。
电池充放电过程是一个受充放电倍率、温度、循环次数等多个因素影响的非线性动态过程,而电池工作特性不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存在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充分考虑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特性以及衰减特性的基础上,优化储能系统的控制管理,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储能系统在整个并网系统中的作用。
为保证电池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及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对电池系统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充放电中所要极力避免的就是过充过放现象的发生,过充过放对蓄电池寿命的损害巨大。因此在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蓄电池的容量,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优化控制。
总而言之,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能够得到一种有效的避免蓄电池过充过放的充放电优化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变下垂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电池储能系统通过逆变器连接至电网系统中,本发明的电池储能系统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传统功频下垂控制器的基础上,加入电池储能系统的实时荷电状态(SOC)控制输入,构成一种动态变下垂系数的功频控制器,此方法能够有效的抑制电池储能系统过冲过放的发生,并能够有效的增长电池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变下垂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划分电池储能系统的电荷状态SOC值成若干个SOC区间,并确定每个SOC区 间充电和放电工况下的下垂系数计算函数;
步骤二:检测当前时刻的电池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并确定其所处的SOC区间;
步骤三:根据确定的SOC区间,判断电池储能系统的当前运行工况,进而选取相应的下垂系数计算函数得到修正的下垂系数;
步骤四:利用步骤三计算得到的修正下垂系数,作为此运行工况下电池储能系统的下垂系数,并输入至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功频控制器中得到修正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步骤五:修正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调节逆变器的有功出力,进而对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深度进行控制和修正。
所述步骤一中的SOC区间充电和放电工况,包括只充不放、充电优先、正常充放电区间、放电优先和只放不充工况。
所述步骤一中的电池储能系统的电荷状态SOC值处于只充不放工况下的下垂系数计算函数为:
kp1d=0
kp1c=k4*(a-SOC)+kp1c,soc=a
其中,kp1d为放电工况的下垂系数,kp1c为充电工况的下垂系数,SOC为电池储能系统的当前的电荷状态SOC值;a为电池储能系统处于只充不放工况的电荷状态SOC最大值;k4为系数;kp1c,soc=a为当SOC=a时的充电工况的下垂系数。
所述电池储能系统的电荷状态SOC值处于充电优先工况下的下垂系数计算函数为:
kp1d=k1*(b-SOC)+kp1d0
kp1c=k3*(b-SOC)+kp1c0
其中,kp1d为放电工况的下垂系数,kp1c为充电工况的下垂系数,SOC为电池储能系统的当前的电荷状态SOC值;b为电池储能系统处于放电优先工况的电荷状态SOC最大值;k1和k3均为系数;kp1c0和kp1d0分别是正常充放电区间的下垂系数的初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0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接口移动电源
- 下一篇:一种小电网周波分层分级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