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1452.3 | 申请日: | 2015-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6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谢哲;邵济明;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101/10;F16L101/12;F16L101/30;F16L10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轮式 管道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内移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作为输送工具,因其实用性和便捷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道在长期的使用中难免会破裂、堵塞、积於,但是管道的检测、清理、维护却不是很方便,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管道内移动装置是一种检查管道的有效设备,主要用于管道探伤、修补、清淤和物料传输,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常见的管道内移动装置包括轮式、压差式和螺旋式。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移动效率高,但同时面临过弯时的轮胎磨损;压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构造简单,但需要提供压差环境;螺旋式管道内移动装置传动简单,但是过弯时需要实时调整每个驱动轮的攻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避免了过弯时的轮胎磨损,减小了自身体积和重量、提高了驱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其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组件、三个前腿组件以及三个后腿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差速器组件相连,所述前腿组件和所述后腿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差速器组件的两端。
本发明的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将运动输出至差速器组件,经差速器组件解耦后分三路输出至三个前腿组件,前腿组件为驱动机构,后腿组件为从动机构,因此,在三个后腿组件的配合下带动整个装置运动。
较佳地,三个所述前腿组件沿径向均匀分布。
较佳地,三个所述后腿组件沿径向均匀分布。
较佳地,从轴向看,所述前腿组件和所述后腿组件的相位错开60度,这样使得六条腿均匀分布在圆周上,便于提高在弯曲管道中的通过能力。
较佳地,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三轴差速器机构、前法兰、前支架、后法兰以及后支架,其中:所述三轴差速器机构的前端连接前法兰,后端连接后法兰,所述前法兰连接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法兰连接所述后支架。
较佳地,所述三个前腿组件分别包括前轴、前锥齿轮、前肩齿轮、前惰轮轴、前惰轮、前轮胎轴、前腕齿轮、前轮胎、前侧板、前连杆、前弹簧以及前螺栓,其中:
所述前轴经轴承安装在所述前法兰上;所述前侧板包括两副且相互平行,所述前轴、所述前惰轮轴以及所述前轮胎轴分别经轴承安装于所述两副前侧板之间,所述前惰轮轴位于所述前轴与所述前轮胎轴之间;所述前锥齿轮以及所述前肩齿轮安装在所述前轴上,所述前锥齿轮带动所述前轴转动,所述前轴带动所述前肩齿轮转动;所述前惰轮安装在所述前惰轮轴上,所述前惰轮与所述前肩齿轮相啮合,所述前肩齿轮带动所述前惰轮转动;所述前腕齿轮与所述前轮胎安装在所述前轮胎轴上,所述前腕齿轮与所述前惰轮相啮合,所述前惰轮带动所述前腕齿轮转动,所述前腕齿轮带动所述前轮胎轴转动,所述前轮胎轴带动所述前轮胎转动;所述前肩齿轮、所述前惰轮、所述前腕齿轮以及所述前轮胎位于所述两副前侧板之间;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前惰轮轴相连;所述前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前连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相连,所述前弹簧套设于所述前螺栓上。
较佳地,所述三个后腿组件分别包括后轴、后惰轮轴、后轮胎轴、后轮胎、后侧板、后连杆、后弹簧以及后螺栓,其中:
所述后轴经轴承安装在所述后法兰上;所述后侧板包括两副,且相互平行,所述后轴、所述后惰轮轴以及所述后轮胎轴分别经轴承安装于所述两副后侧板之间,所述后惰轮轴位于所述后轴与所述后轮胎轴之间;所述后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后连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架相连,所述后弹簧套设于所述后螺栓上;所述后轮胎安装在所述后轮胎轴上,所述后轮胎位于所述两副后侧板之间。
较佳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采用三轴差速结构自适应调整驱动轮的转速,避免了过弯时的轮胎磨损,而且采用单一的驱动源有助于提高驱动效率,减小了自身体积和重量,有效增强了驱动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适应轮式管道内移动装置的轴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前法兰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法兰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前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14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