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43345.4 申请日: 2015-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4878922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2
发明(设计)人: 赵军;陈建国;刘晓宇;杨维国;冯阳;李鹏辉;吴绍善;张潇;赵凯;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4G11/48 分类号: E04G11/48
代理公司: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代理人: 胡清堂
地址: 430074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后浇带 钢管 支撑 体系 及其 施工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的第2.0.10条“后浇带:考虑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将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带。”具体工程中,后浇带分为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二者在具体构造、封闭时间上均有差异,在具体留设位置上以梁板跨度中部的1/3区域为多,除了受力需要还考虑底板承台的避让。

温度后浇带为消解混凝土自身收缩应力而设置,一般间距30-40m,关于补浇时间,不同规范中说法不一,一般以设计图纸要求为直接依据,“两侧主体结构完成后28天、45天、60天”的说法均有。

沉降后浇带为调节主楼与裙房之间过大的沉降差异而设置,包围主楼结构四周设置,补浇时间要求在“主楼结构封顶之后”,封顶之后的具体滞后时间不同规范、不同设计院要求并不一致,28天、45天、60天的说法均有。

后浇带的存在使整跨梁板断开,形成两侧的悬臂结构,为避免处于悬臂状态的结构构件受到损坏,一般在后浇带混凝土补浇前保留架体不拆,以这样的架体支撑自身、以及上部各层。

因为是整跨的架体保留,一方面架料的长期占用产生租赁费用;另一方面架体的占位使得后续材料的出入运输被阻断,于施工影响甚大。

目前在破解后浇带支撑架限制方面已经有所尝试,比如原有支模架拆除后实施局部原型模架的回顶,回顶仅针对悬臂梁板端部一定宽度范围,架体量大大减少;问题在于原架体拆除和新架体搭设在时间上多衔接不当,期间的构件损害风险很大,新架体仍然形成空间的阻隔,于穿行不便,不利施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稳定支撑且空间占用率低的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一种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包括独立设置的主梁回顶机构和次梁回顶机构,所述主梁回顶机构、次梁回顶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后浇带工程节点处,所述回顶机构自下往上依次包括底座、高度调整节、端头标准节以及顶托,所述端头标准节与所述顶托之间活动连接,使所述顶托能够相对端头标准节做上下伸缩位移,并通过一卡接部件固定所述顶托与所述端头标准节之间的相对位置。

一种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后浇带节点处的主、次梁下分别设置对称的主回顶机构、次回顶机构;

2)将底座、高度调整节以及端头标准节自下往上依次连接搭建;

3)将顶托活动套装在端头标准节上,并在所述顶托相对所述端头标准节的最大位移处采用一卡接部件进行定位卡紧。

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在后浇带节点处的主、次梁下分别设置对称的主回顶机构、次回顶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组合模架对浇筑模块的回顶支撑,由于所述主回顶机构、次回顶机构均独立设置,之间没有连接支撑,因此其空间占用率低,使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空间占用率低,支撑架构之间的空隙增大,便于施工过程中人员和物料的穿行,同时设置可活动的顶托,使回顶机构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结构简单,施工工艺安全,项目完成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钢管回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的施工工艺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端头标准节和顶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端头标准节和顶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端头标准节和顶托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端头标准节和顶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的施工工艺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后浇带钢管回顶支撑体系,包括独立设置的主梁回顶机构101和次梁回顶机构102,所述主梁回顶机构101、次梁回顶机构102分别对称设置于后浇带工程节点处,通过独立设置主梁回顶机构101和次梁回顶机构102,相较现有技术中的组合模架,不仅简化了搭建工艺,还节省了支撑架构的占用空间,使支撑架构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3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