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良SBR法处理低碳高氮淀粉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4420.9 | 申请日: | 2015-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8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娇;王允妹;臧雪莉;陈明;单连斌;魏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改良 sbr 处理 低碳高氮 淀粉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良SBR法处理低碳高氮淀粉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城市污水的污染物组成及比例也有相应的变化。在我国,许多城市都相继出现了低C/N比污水,这类水体的COD含量不高,NH4+-N的含量却较高,给这类污水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目前,我国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去除COD、BOD和NH4+-N仍以生物化学法为主。由于污水有机物含量偏低,其本身所能提供的碳源不能满足硝化和反硝化的要求,因此造成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不佳,出水COD、NH4+-N不能同时达标,这使得采用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处理低C/N比的污水时遇到较大困难。必须针对低C高N污水的处理研究出一套低投资、低运行费的可靠性强的污水处理工艺,来解决目前我国遇到的困难。
目前,国内外淀粉污水处理采用厌氧工艺的很多,但由于厌氧工艺的出水NH4+-N浓度仍然较高,经过对一出水指标的分析,COD已经基本达标,主要的污染物为高NH4+-N(NH4+-N>400mg/l)超标,碳氮比例失调,这就是典型的高氮低碳污水,鉴于此,我们选择了对NH4+-N有很好处理效果的SBR工艺作为后续好氧处理单元。
SBR工艺是具有脱氮效能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不仅具有节省投资、对有机物有较高去除效率的特点,还可在同一反应器内不同时段进行硝化、反硝化过程,完成脱氮过程,因此,在不增加其他设施的条件下,仅仅通过改变运行方式、增加部分设备和材料等工艺条件,就可以进行生物脱氮,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的投资与运转费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BR法处理低碳高氮淀粉废水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良SBR法处理低碳高氮淀粉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淀粉污水经调节池后分成95%污水和5%污水两股,将95%污水通入二级厌氧UASB反应器中进行生化处理,得低碳高氮废水和沼气,将沼气经水封罐进入贮气柜中,再分送给燃汽轮机发电、大棚采暖和食堂燃气;
S2、将5%污水通入改良SBR反应池前端预混合区与步骤S1所得的低碳高氮废水进行混合,提高进入SBR池污水的碳源浓度,使之COD从250-300mg/L达到2500-3000mg/L左右,利用本身碳源将碳氮比从0.5∶1-1∶1提高至约4∶1-6∶1,节约碳源投资约5元/t,混合后,进入改良SBR池内,进水(回流)曝气2h,停曝气回流2h,再曝气2h,沉降1h,滗水1h,溶解氧DO控制在3mg/L,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1~2;
S3、将步骤S2所得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于水生植物明渠中,进行循环使用;并对SBR池内产生的沉淀物定期清运,作为种植区肥料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预混合区设置在改良SBR池在前端1/10的区域,利于投加本身碳源与废水的混合,
优选的,在预混区内设置有两台潜水搅拌器,在预混区前端两台设置混合液回流泵。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灵活的运行方式,控制DO、水温、曝气时间、回流比等参数,采用SBR池处理C/N比在4~5之间的工业废水,大幅减少了运行成本的投入,节约碳源投资约5元/t污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SBR法处理低碳高氮淀粉废水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良SBR法处理低碳高氮淀粉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淀粉污水经调节池后分成95%污水和5%污水两股,将95%污水通入二级厌氧UASB反应器中进行生化处理,得低碳高氮废水和沼气,将沼气经水封罐进入贮气柜中,再分送给燃汽轮机发电、大棚采暖和食堂燃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4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合路器
- 下一篇:传输线路构件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