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总线上从机监控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6350.0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5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宜宁;宋海川;刘继;马丽;王灵军;罗晓;邵世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3 | 分类号: | H04L12/403;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上 监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总线上从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开始监控命令;
判断即时命令队列是否为空;
如果是,执行第一控制指令集,如果否,执行第二控制指令集;
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集包括:
发送循环链表中当前节点指代的读命令到与所述读命令相对应的从机,所述读命令用于监测所述从机的当前状态;控制所述循环链表自动后移至所述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所述循环链表首尾相连;接收所述从机在响应所述读命令之后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处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指令集包括:
按照进入所述即时命令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发送所述即时命令队列中的即时命令到与所述即时命令相对应的从机;接收所述从机在响应所述即时命令之后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处理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所述即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从机完成相应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开始监控命令之前,还包括:
创建所述读命令,初始化与所述读命令相对应的所述循环链表,标定所述循环链表的所述当前节点;
初始化所述即时命令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即时命令队列中的即时命令到与所述即时命令相对应的从机,包括:
按照所述即时命令先进入所述即时命令队列,先发送的顺序,发送所述即时命令队列中的即时命令到与所述即时命令相对应的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集还包括:
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或者处理完成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时,判断是否存在用户输入的停止监控指令;
如果是,响应所述停止监控指令;
如果否,返回继续开始监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集还包括:
持续第二预设时间未接收到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或者处理完成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时,判断是否存在用户输入的停止监控指令;
如果是,响应所述停止监控指令;
如果否,返回继续开始监控。
6.一种总线上从机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开始监控命令;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即时命令队列是否为空;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即时命令队列为空时,发送循环链表中当前节点指代的读命令到与所述读命令相对应的从机,所述读命令用于监测所述从机的当前状态;控制所述循环链表自动后移至所述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所述循环链表首尾相连;接收所述从机在响应所述读命令之后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处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即时命令队列不为空时,按照进入所述即时命令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发送所述即时命令队列中的即时命令到与所述即时命令相对应的从机,接收所述从机在响应所述即时命令之后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处理所述第二反馈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链表初始化单元,用于创建所述读命令,初始化与所述读命令相对应的所述循环链表,标定所述循环链表的所述当前节点;
即时命令队列初始化单元,用于初始化所述即时命令队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发送循环链表中当前节点指代的读命令到与所述读命令相对应的从机,所述读命令用于监测所述从机的当前状态;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循环链表自动后移至所述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所述循环链表首尾相连;
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从机在响应所述读命令之后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或者处理完成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时,判断是否存在用户输入的停止监控指令,如果是,响应所述停止监控指令,如果否,触发所述判断单元,继续开始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63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