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CD文件的物理回路扩展及虚实自动映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47103.2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叶翔;刘勇;庞晓艳;王伟;陈军;余锐;王利平;杨向飞;陈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cd 文件 物理 回路 扩展 虚实 自动 映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CD文件的物理回路扩展及虚实自动映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最核心的技术革新在于用数字传输技术(光纤以太网)替代了常规变电站中沿用多年的二次电缆,其二次回路在物理形态上表征为采用光纤连接代替常规站中电缆连接,在逻辑关系上采用GOOSE/SV报文的发布、订阅机制取代了常规变电站中端子连接关系,并通过IEC61850-6中定义的变电站配置描述(SCL)语言将其描述在系统配置描述(SCD)文件中。由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形态的根本变化,为实现数据共享和设备的互操作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这一重大变革将对未来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形态,设备调试流程,变电站检修和运行规范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智能变电站中,其二次回路包含物理回路(实回路)以及逻辑回路(虚回路)两部分,而IEC61850系列标准关注于智能装置的逻辑功能以及逻辑功能间的交互,缺少对物理连接关系的描述,从而导致SCD文件中仅能通过虚端子连接反映智能装置间的逻辑回路,而无法反映物理回路连接信息。作为描述全站系统配置信息的SCD文件,无法反映智能站完整的二次回路以及物理回路、逻辑回路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导致智能站的二次回路设计和配置缺乏一致性,不能有效、无缝衔接,产生大量重复工作,且大大增加了后续调试、运维、检修及改扩建的难度。
扩充并规范SCD文件中对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完整描述,实现逻辑回路与物理回路间虚实自动映射,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实践的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SCD文件中因缺少物理回路模型而无法完整描述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基于SCD文件的物理回路扩展及虚实自动映射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SCD文件的物理回路扩展及虚实自动映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读取SCD文件,解析源文件中通讯部分,读取装置的物理端口信息;
步骤(2),根据设计阶段提供的光缆联系表,确定各装置物理端口连接关系;
步骤(3),根据设计阶段提供的光缆联系表,确定连接各装置物理端口的物理线缆,并进行标识编码;
步骤(4),根据物理端口的连接关系,依次将编码后的各线缆编号填入SCD文件中所描述的两侧物理端口中;
步骤(5),读取SCD文件,解析各装置的输入连接部分,读取装置的逻辑回路信息;
步骤(6),根据逻辑链路中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以及接收装置物理端口,从物理端口连接关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物理回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装置物理端口的描述是按照IEC61850标准和Q/GDW 396-2012《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标准中的要求确定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多段连接线缆的编码格式为:“线缆1[:线缆2][:线缆3]”,每段线缆的编码格式为:线缆类型-线缆设计编号(纤芯总数-线缆设计编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填入SCD文件中的编码后的各线缆编号位置是,物理端口所属的<PhysConn>标签的下层标签<P>,且该<P>标签的type属性为“Cable”。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装置的逻辑回路描述是按照IEC61850标准和Q/GDW 396-2012《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标准中的要求确定的。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在遵循IEC61850 SCL语法前提下,扩展了物理回路的描述,实现了在SCD文件中对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完整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逻辑回路与物理回路间虚实自动映射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SCD文件中二次回路配置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对于提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运行维护的效率,降低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错误风险,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健康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220kV线路1物理回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7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