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中继节点自信息广播的双向融合转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9116.3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3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宫丰奎;李果;王勇;张南;李靖;王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B7/155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韦全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中继 节点 信息 广播 双向 融合 转发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中继节点自信息广播的双向融合转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源节点选择待发送符号并发送给中继节点:
1a)从唯一可分解星座对集合S中选取一个子集合作为星座集合X;
1b)两个源节点均从星座集合X中选取两个星座符号作为自己的两个待发送符号,即第一源节点T1选取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11和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12,第二源节点T2选取第一个待发送符号s21和第二个待发送符号s22;
1c)两个源节点分别利用两个符号周期同时将自己的待发送符号发送至中继节点;
2)中继节点通过两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接收信号,即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获得第一根天线接收的信号r11和第二根天线接收的信号r12,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获得第一根天线接收的信号r21和第二根天线接收的信号r22;
3)中继节点根据接收的信号得到两个组合接收信号向量,即第一个组合接收向量r1=[r11 r12]T,第二个组合接收向量r2=[r21 r22]T,其中,上标T表示转置运算;
4)中继节点从协作星座集合Y中选取两个星座符号作为待广播的符号,即第一待广播符号sr1,第二待广播符号sr2;
5)中继节点根据选取的两个待广播符号sr1和sr2,联合两个接收信号向量r1和r2,获得中继节点的融合信号向量x:
其中,x1为融合信号向量的第一个分向量,表示为x1=sr1r1;x2为融合信号向量的第二个分向量,表示为x2=sr2r2;
6)中继节点根据融合信号向量x,得到两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和t2:
t1=[t11 t12]T=A1x+B1x*,
t2=[t21 t22]T=A2x+B2x*,
其中,上标*为取共轭操作,A1和B1为用于生成广播信号向量t1的两个编码矩阵,A2和B2为用于生成广播信号向量t2的两个编码矩阵,表示为:
7)中继节点在两个符号周期内,通过两根天线将两个待广播信号向量t1和t2广播到两个源节点,即在第一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和第二根天线分别广播待广播信号向量t1的第一个分量t11和第二个分量t12;在第二个符号周期内中继节点的第一根天线和第二根天线分别广播待广播信号向量t2的第一个分量t21和第二个分量t22;
8)两个源节点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各自通过一根天线接收中继节点广播的信号,即源节点T1获得第一个符号周期内的接收信号z11和第二个符号周期内的接收信号z12,源节点T2获得第一个符号周期内的接收信号z21和第二个符号周期内的接收信号z22;
9)源节点对接收信号进行联合译码:
9a)第一源节点T1对接收到的两个信号z11和z12进行联合译码,同时得到第二源节点T2发送的星座符号的估计值和中继节点的广播符号的估计值,即得到第二源节点T2发送的星座符号s21的估计值和星座符号s22的估计值以及中继节点的广播符号sr1的估计值和广播符号sr2的估计值
9b)第二源节点T2对接收到的两个信号z21和z22进行联合译码,同时得到第一源节点T1发送的星座符号的估计值和中继节点的广播符号的估计值,即得到第一源节点T1发送的星座符号s11的估计值和星座符号s12的估计值以及中继节点的广播符号sr1的估计值和广播符号sr2的估计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91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