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荷载平衡式立管刚性支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9465.5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盛广;王军民;安付立;董雷;王必宁;卫大为;吴晓俊;程勇明;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0 | 分类号: | F16L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荷载 平衡 式立管 刚性 吊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管刚性支吊架,具体涉及一种荷载平衡式立管刚性支吊架。
背景技术
目前尚未有载荷平衡式立管刚性支吊架,传统型的立管刚性支吊架直接由一对拉杆或螺纹吊杆将管部及根部连接在一起,其拉杆通过拉撑杆及两端的固定件组成,其缺点表现在:1)传统型立管刚性支吊架一般通过晃动拉杆来判断两侧拉杆载荷是否均匀,但当吊点载荷设计较大(如10吨及以上)时,单侧拉杆承载过大,这种判断方法明显粗糙,因而无法方便、快捷地将两侧拉杆的载荷调整均匀;2)两侧拉杆无法安装绝对平行易导致吊点处发生位移后两侧拉杆受力不均及即使两侧拉杆安装平行也可能在存在角位移时产生两侧受力不均;3)立管刚性支吊架两侧拉杆受力不均时,受力大的拉杆给管道带来了额外的转矩,且受力大的拉杆对应管部限位卡块会因受力过大而带来额外应力,甚至可能造成限位卡块与管道间的角焊缝开裂、脱落,引起支吊架失载。4)通常露天布置的拉杆丝扣均存在不同程度锈蚀,在役机组立管刚性支吊架两侧受力不均或单侧失载时,调节拉撑杆受力一般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荷载平衡式立管刚性支吊架,该立管刚性支吊架安装后,拉杆载荷无需过多调整即能自动达到平衡,并且当管道从冷态到热态时出现吊点载荷变化及角位移时,拉杆的实际载荷始终一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荷载平衡式立管刚性支吊架包括平衡框架、管部连接件、以及可伸缩的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
所述管部连接件固定于待固定管道上,平衡框架为矩形结构,第一拉杆的下端及第二拉杆的下端与管部连接件均通过轴连接,第一拉杆的上端及第二拉杆的上端分别与平衡框架中两个相平行的边的下表面通过轴连接,第三拉杆的下端及第四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平衡框架中另外两个相平行的边的上表面通过轴连接,第三拉杆的上端及第四拉杆的上端通过轴连接于待固定位置;
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与管部连接件的连接处到待固定管道中心线的距离相同。
所述管部连接件与待固定管道通过立管抱箍相连接。
所述平衡框架与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的连接处位于对应边的中间位置。
所述平衡框架的四个边上焊接有第一销座,第一拉杆的上端、第二拉杆的上端、第三拉杆的下端及第四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平衡框架中四个边的第一销座相连接。
管部连接件上焊接有两个第二销座,第一拉杆的下端及第二拉杆的下端分别与管部连接件上的两个第二销座相连接。
还包括两个第三销座,两个第三销座固定于待固定位置,第三拉杆的上端及第四拉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第三销座相连接。
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均包括拉撑杆、第一销头及第二销头,拉撑杆的上端及下端通过螺纹分别与第一销头及第二销头相连接;
所述第一拉杆中的第二销头及第二拉杆中的第二销头分别与两个第二销座相连接;
所述第一拉杆中的第一销头、第二拉杆中的第一销头、第三拉杆中的第二销头及第四拉杆中的第二销头分别与平衡框架中四个边的第一销座相连接;
所述第三拉杆中的第一销头及第四拉杆中的第一销头分别与两个第三销座相连接。
所述拉撑杆为空心钢管,拉撑杆设有内螺纹,第一销头及第二销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平衡框架的四个边均为型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荷载平衡式立管刚性支吊架安装后,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与平衡框架及管部连接件均通过轴连接,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与平衡框架及待固定位置均通过轴连接,从而使管道从冷态到热体变化过程中出现吊点载荷变化及角位移时,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的实际载荷始终保持一致。另外,第一拉杆及第二拉杆与管部连接件的连接处到待固定管道中心线的距离相同,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分别固定于平衡框架的四个边上,在安装后,无需对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过多的调整就可以使其上的载荷保持平衡,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极强。
进一步,平衡框架与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的连接处位于对应边的中间位置,便于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及第四拉杆快速实现及保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中平衡框架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拉杆5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9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