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黄金冶炼废渣中回收金、银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49802.0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文;南君方;李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博文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72500 河南省三门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金 冶炼 废渣 回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黄金冶炼废渣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黄金冶炼废渣中回收金、银的工艺。
背景技术
焙烧预处理工艺是目前处理复杂金精粉最流行的工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瑞典波立登公司发明了该技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黄金在河南三门峡建立了首家精金粉焙烧预处理生产线,此后在我国得到长远发展,仅三门峡地区就有大小企业六家,日处理约3000吨,但受技术的局限性,各企业尾渣金在1.7-1.8g/t,银在40-65g/t,随着矿源性质的变化,尾渣甚至更高。面对日益枯竭的矿山资源、不断增长的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尾渣品位,提高金、银回收率是摆在黄金冶炼行业的迫切任务。
目前黄金冶炼行业废渣中资源几乎全部作为废物遗弃或送往水泥厂,少数尝试通过自然氧化后再浸回收金、银,但收效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黄金冶炼废渣中回收金、银的工艺。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从黄金冶炼废渣中回收金、银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黄金冶炼废渣经细磨,细度-400≥93%;(2)加水调浆,使矿浆浓度为40±2wt%,加入保护碱调节pH为 10~10.5,(3)加入助溶剂和氰化钠,氰化钠的加入量为1.5-3kg/t废渣(干重),浸出40-48h,在距离浸出结束的最后20-24h加入活性炭,使活性炭密度为10~20g/L,在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金银富集在活性炭中,经常规的解析、电解和熔炼,分别回收得到金和银。
上文所述保护碱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按质量比2:1组成,且加入量为3-4kg/t废渣(干重);所述助溶剂由硝酸铅和氯化钠按质量比5︰1组成,且加入量为350-450g/t废渣(干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首先废渣以矿浆形式经细磨使硅酸盐包裹的金、银更进一步裸露出来,有利于CN-的结合,扩大了CN-与金、银接触面积;
2 、其次选用合适保护碱,单独使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调碱,即增加生产辅助材料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金、银浸出率。采用合适的保护碱,稳定的PH不但能够提高金银浸出率,同时也相对减小生产成本。
3、再次选用合适的助溶剂, Pb+在浸出过程可以破坏金的钝化膜,消除焙烧产生的褐铁矿、氧化亚铜及原矿中硅酸盐对金、银的包裹,加快金、银的溶解速度,降低浸出时间,提高金、银的浸出率;
4、通过以上工艺浸出,最终控制尾渣金≤1.00g/t;银≤40g/t,回收率金≥43%;银≥25%提高金、银的回收率,最大化利用好矿山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明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从黄金冶炼废渣中回收金、银的工艺,步骤如下:
将品位Au1.73g/t,Ag55.39g/t 100t废渣(质量分数为70wt%)送至球磨机细磨,细度-400为94%,加3.5kg/t保护碱(保护碱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按质量比2:1组成)调pH=10-10.5,经旋流器分级,底流大颗粒返回球磨机;矿浆进入浓缩浓密机,浓缩后,溢流清液作为球磨调浆用水,底流浓度(固液质量比)控制在39%送往浸出槽,加入助溶剂(助溶剂由硝酸铅和氯化钠按质量比5︰1组成)330g/t废渣(干重)和氰化钠1.5 kg/t废渣(干重), 浸出48小时,在距离浸出结束的最后20-24h,逆向加入活性炭进行碳吸附(活性炭密度10-20g/L,炭磨损率每t废渣≤0.13kg),浸出吸附后,金、银转移到活性炭中,经常规的解析、电解、熔炼,得到合质金银。矿浆经压滤机压滤后,滤液返回浓缩浓密机,整个生产系统水达到循环再利用,滤饼水分≤25%,浸出后尾渣:Au0.93g/t,Ag 41.03g/t;回收率Au 46.24%、Ag 25.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博文,未经张博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49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