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0398.9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汝勤;刘若华;纪峰;黄新林;徐国良;过玉清;林斌;吴林根;方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G01N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52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密度 强伸度 同机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线密度测试单元(1)、强伸度测试单元(2)和机械手;其中:该线密度测试单元(1)具有上定位片(103)、下定位片(104);该强伸度测试单元(2)具有上夹持器(201)、下夹持器(202);该机械手设置在线密度测试单元(1)、强伸度测试单元(2)之间,包括由电机(7)驱动的转臂(4),该转臂(4)的前端具有夹持器(5),该夹持器(5)可以通过转臂(4)的转动移动到线密度测试单元(1)的上定位片(103)上方和强伸度测试单元(2)的上夹持器(201)上方;在强伸度测试单元(2)上具有可控制夹持器(5)开合的电磁吸合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线密度测试单元(1)还包括LED发光管(101)、光电三极管(102)、上定位片(103)、下定位片(104)、振荡器(105)、放大电路(106)和第一数据处理器(107);该LED发光管(101)、光电三极管(102)分别设置在上定位片(103)和下定位片(104)之间纤维试样(3)的两侧;该振荡器(105)与上定位片(103)连接,该振荡器(105)由第一数据处理器(107)连接控制;该光电三极管(102)通过放大电路(106)与第一数据处理器(10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线密度测试单元(1)的第一数据处理器(107)通过多芯电缆(15)连接计算机(16),该计算机(16)进一步连接显示器(17)、打印机(18)、键盘(19)和鼠标(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强伸度测试单元(2)还包括称重传感器(203)、气动控制器(204)和第二数据处理器(205);该上夹持器(201)分别连接称重传感器(203)、气动控制器(204),该下夹持器(202)连接气动控制器(204);该称重传感器(203)、气动控制器(204)分别连接第二数据处理器(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强伸度测试单元(2)的第二数据处理器(205)通过多芯电缆(15)连接计算机(16),该计算机(16)进一步连接显示器(17)、打印机(18)、键盘(19)和鼠标(20)。
6.一种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纤维线密度强伸度同机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纤维试样(3)挂入位于仪器线密度测试单元(1)内转臂(4)的夹持器(5)钳口中,纤维试样(3)靠在上定位片(103)和下定位片(104)上,纤维试样(3)在LED发光管(101)、光电三极管(102)、放大电路(106)、数据处理器(107)和振荡器(105)共同作用下起振并振动在纤维材料固有频率上,线密度测试单元(1)测量振动频率后计算出被测纤维材料的线密度,再通过多芯电缆(15)把该数值传送至计算机(16),并在显示器(17)显示线密度值;
当纤维线密度试验完成后,转臂(4)以轴承(6)为支点,自动转至纤维强伸度测试单元(2)的上夹持器(201)的上方,并将纤维试样(3)引入上夹持器(201)和下夹持器(202)的钳口之中,气动控制器(204)驱使上夹持器(201)闭合,电磁吸合器(8)打开夹持器(5),然后气动控制器(204)驱使下夹持器(202)闭合后自动下降拉伸纤维试样(3)至断裂,在拉伸纤维试样过程中,称重传感器(203)始终测试拉力并将测试信号通过多芯电缆(15)传送至计算机(16),并在显示器(17)屏幕上显示纤维强力、伸长、线密度、强度、模量、定伸长负荷和断裂比功等各项性能指标及力-伸长曲线;
当强伸度试验完成后,上夹持器(201)和下夹持器(202)打开,下夹持器(202)自动回升至原位,为下次测试作好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未经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039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水界面通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评价水平井井下工具可靠性的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