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显示屏的可视手持式眼底照相机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50974.X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7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卫;翟庆伟;褚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屏 可视 手持 眼底 照相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需要显示屏即可视的手持式眼底照相机。
背景技术
眼底检查是眼科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诊断方式,采用眼底检查的方式,医生可以直观地检查患者眼底的视神经、视网膜等是否有病变发生。
现有的眼底检查设备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眼底镜,主要由光学透镜成像后进行直接观测,这种设备只能观测,不具有图像存储和分析处理功能,不利于医生后续的病症分析,造成医生诊断主观性较大;
第二种是眼底照相机,主要在光学透镜成像后加上照相系统,但由于成像光路和照明系统多采用同一条光路,造成图像失真比较大,医生在液晶屏上看到的是经过摄像头和CMOS图像传感器处理后的画面,此时便与真实的眼底实像产生了差异,对于眼底这种细微结构,丝毫的差异便可能造成医生诊断的错误,进而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专利号为CN103431839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眼底照相机,但其照明系统的光路与成像光路有重叠,容易对眼底呈的像造成干扰,且检查者观察到的像是经过摄像头和CMOS图像传感器处理后的图像,不能直接观测到真实的眼底光学实像。
专利号为CN1080509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持式眼底镜,但其采用高亮曝光照相的方式对眼底照相,高亮度光源会刺激瞳孔瞬间缩小,降低拍摄照片的质量。虽然配有照相系统,但外置的照相机不仅使结构复杂,失去了便携性,也增加了成本。
专利号为CN103815869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眼底照相机,此发明也存在检查者在屏幕上观察到的像是经过摄像头和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处理后的图像,不能直接观测到真实的眼底光学实像的问题。
专利号为CN102512137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数码眼底镜,专利号为CN103099600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眼底检查仪,这两种发明虽然可以使检查者直接观测到真实的眼底实像,但它们都是配备了单反数码相机来满足这个条件,这样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成本,不利于设备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显示屏的可视手持式眼底照相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显示屏的可视手持式眼底照相机,包括相互连通的观察筒(15)、拍摄筒(16),其特征在于,
在观察筒(15)前部的上端连接有作为光源用于照亮眼底的照明模块,所述的照明模块包括(450)nm窄带通滤光片(1)和白光LED射灯(2);此模块的(450)nm窄带通滤光片置于LED射灯前,用于防止高亮度的白光光源直接刺激瞳孔;照相模块可以旋转,以调整进入眼底的光线角度;
前端放大透镜组:位于观察筒(15)的前部,包括依次排布在同一光路上的平凸透镜(3)、双凹透镜(4)和平凸透镜(5),用于对入射眼底的光线进行聚焦同时对眼底图像进行放大。
分光镜(6);位于观察筒(15)内,用来对经过前端放大透镜组的光路进行分离,一路光水平进入眼底观察模块,另一路光则进入位于拍摄筒内的拍摄记录模块;
眼底底观察模块:依次由聚光透镜(7)、目镜(8)和眼底观察窗(9)组成,经过分光镜(6)进行光路分离后,水平的光路进入聚光透镜(7),再会聚到目镜(8)上;
拍摄记录模块:包括凸透镜(10)、感光元件(11)和图像处理器,经分光镜后的另一光路进入此模块,经过凸透镜(10)的会聚后由感光元件采集后被送入图像处理器。
所述的拍摄记录模块还可以包括与图像处理器相连的WiFi发送模块,用于将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后的图像发送出去。
本发明设计主要对现有眼底检查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改进点主要有三点:
(1)其一是不需要通过液晶屏显示眼底图像,不仅省去了液晶屏的成本,而且简化了整机结构,使机身更小,易便于操作和随身携带。
(2)其二是照明系统与成像拍摄系统独立分开,外置的光源不会对成像的光路产生干扰,这样所呈现的眼底图像更清晰,拍摄出的图片质量更高。
(3)其三是利用分光镜,把从眼底反射回的光分成两路,一路能使检查者观察到真实的眼底光学实像,同时又能在另一路利用摄像头进行拍摄保存,检查者从眼底观察窗里看到的光学实像和感光元件保存的图像一致,不受液晶屏成像效果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09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支撑圈密封圈压模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更换刀头的螺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