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钻井平台上的海浪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1188.1 | 申请日: | 2015-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9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萍;周迪一;朱圣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丹萍;周迪一;朱圣怡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F03B13/02;F03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钻井平台 海浪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钻井平台上的海浪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能源问题日渐凸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认识,而海浪能作为一种几乎完全无污染且资源极其丰富的资源自然备受关注。据统计,若以世界各大洋平均波高1米、周期1秒的海浪进行推算,全球海浪能功率约为700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约为25亿千瓦,与潮汐能相近。但由于目前海浪发电技术尚不成熟,因而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用,综合分析,其目前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
1)、越远离海岸效率越高同时危险性同步增高的特性;
2)、海上抗浪设备抗冲击性要求高;
3)、目前发电经济性较差。
发电装置容量必须和波浪力的大小匹配,但现有的资料不够详细,而海上试验又难以进行;同时,现有的海上油井由于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需要只能够自我供电,供电方式一般采用分布式发电,即以风力发电为主,配以燃油发电等其他的辅助发电设备。但这些方式安全可靠性差,成本高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钻井平台上的海浪发电装置,将海上钻井平台和海浪式发电装置结合起来,利用钻井平台为海浪发电提高可靠支架和维修平台,同时通过海浪发电为钻井平台提供能源电力,以此达到节能 减排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钻井平台上的海浪发电装置,包括钻井平台主体、环状受波体、轮机叶片以及震荡浮子组件,所述环状受波体利用防腐蚀钢索固定于钻井平台主体周围,所述震荡浮子组件顶部固定于环状受波体内,底部与钻井平台主体固定,所述轮机叶片固定套置于环状受波体上且所述轮机叶片中轴线与环状受波体中轴线重合,所述震荡浮子组件包括一内置于环状受波体内的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以及轮机叶片机械能传递至钻井平台主体中央的转换机构,同时所述钻井平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转换机构与发电装置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轮机叶片外边沿设置有若干顺时针弧形凸起且轮机叶片能够万向旋转。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轮机叶片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其于环状受波体上均匀分布。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钻井平台上的海浪发电装置,其将波浪发电与水力发电结合起来,提高装备对海浪能的利用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对其在海上工作的过程进行记录从而完善海浪发电的发电装置容量和波浪力的大小数据匹配。同时,由于我们增加了海浪海流同时工作发电的装置,并且改进海流发电的轮机叶片,使其可以多方位旋转以适应来自不同方向的海流,使得设备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效益更为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震荡浮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1-钻井平台主体;2-环状受波体;3-轮机叶片;4-震荡浮子组件;5-防腐蚀钢索;6-发电装置;11-转换机构;21-弧形叶片;31-顺时针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钻井平台上的海浪发电装置,包括钻井平台主体1、环状受波体2、轮机叶片3以及震荡浮子组件4,所述环状受波体2利用防腐蚀钢索5固定于钻井平台主体1周围,所述震荡浮子组件4顶部固定于环状受波体2内,底部与钻井平台主体1固定,所述轮机叶片3固定套置于环状受波体2上且所述轮机叶片3中轴线与环状受波体2中轴线重合,所述震荡浮子组件包括一内置于环状受波体2内的弧形叶片21,所述弧形叶片21以及轮机叶片机械能传递至钻井平台主体1中央的转换机构11,同时所述钻井平台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发电装置6,所述转换机构11与发电装置6连接。
其中,所述轮机叶片3外边沿设置有若干顺时针弧形凸起31且轮机叶片3能够万向旋转;所述轮机叶片3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其于环状受波体2上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丹萍;周迪一;朱圣怡,未经张丹萍;周迪一;朱圣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11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