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甲基蓝染料吸附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1702.1 | 申请日: | 201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0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琳;王亚;任启赟;沈湘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染料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染料吸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桂圆壳染料吸附剂及吸附水中亚甲基蓝染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造纸、印刷、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染料的大量使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的染料就有10万种之多,然而,约有10~15%的染料在其制备和使用过程中被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染料都是有机物,进入水体后阻碍水体透光性,减缓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降低水中气体的溶解,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同时,染料颜色鲜艳,溶入水中、土壤、大气或者生活环境中,给人造成感官上的污染,此外,许多染料被怀疑具有致癌、致突变和毒性,因此,染料废水的治理工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亚甲基蓝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阳离子染料,又称碱性染料和盐基染料,主要用于腈纶纤维染色,其造成的废水污染具有强度高、色光鲜艳、难降解等去除难点,是染料废水中常见污染物之一。
目前,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具体包括吸附、混凝/絮凝、氧化、臭氧化、膜过滤、电浮选法、电动凝结、电化学破坏、离子交换、辐射、沉淀和生物处理等过程,这些方法可以成功实现废水脱色的工业化,但其操作都比较复杂,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上,从而实现混合物中该组分分离的过程,吸附法具有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操作安全简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分子筛、大网状树脂等,但是这些吸附剂不是价格昂贵,就是吸附性能不理想,因而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近年来,不少科研工作者开始利用价格低廉的天然材料制备染料吸附剂,例如稻壳(SafaY,BhattiHN.KineticandthermodynamicmodelingfortheremovalofDirectRed-31andDirectOrange-26dyesfromaqueoussolutionsbyricehusk[J].Desalination,2011:272-13.)、甘蔗渣(KhattriSD,SinghMK.Colourremovalfromdyewastewaterusingsugarcanedustasanadsorbent[J].AdsorptionScience&Technology,1999,17:269–82.)、树皮(McKayG,PorterJF,PrasadGR.Theremovalofdyecoloursfromaqueoussolutionsbyadsorptiononlow-costmaterials[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1999,114:423–38.)、花生壳(李杰.花生壳对水中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桔皮(NamasivayamC,MuniasamyN,GayatriK,RaniM,RanganathanK.Removalofdyesfromaqueoussolutionsbycellulosicwasteorangepeel[J].BioresourceTechnology,1996,57:37–43.)等;但是,目前报道的大多数天然吸附剂吸附染料的效果一般,部分的天然吸附剂还需进一步化学改性才能获得更好的吸附性能,例如ThangamaniKS等人用浓H2SO4和NaHCO3处理丝棉壳废弃物得到了改性丝棉壳(ThangamaniKS,SathishkumarM,SameenaY,VennilamaniN,KadirveluK,PattabhiS,YunSE.Utilizationofmodifiedsilkcottonhullwasteasanadsorbentfortheremovaloftextiledye(reactiveblueMR)fromaqueoussolution[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7,98:1265–1269.),Elizalde-GonzalezMP等人通过磷酸和几种不同的胺改性了玉米芯,并用于吸附实验(Elizalde-GonzalezMP,MattuschJ,WennrichR.Chemicallymodifiedmaizecobswastewithenhancedadsorptionpropertiesuponmethylorangeandarsenic[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8,99:5134–5139),这些改性过程增加了吸附成本,也使操作步骤更为繁杂;因此,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发展与寻求绿色高性价比的天然染料吸附剂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1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