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3624.9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3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四龙;徐立;严文;严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融高科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4/02 | 分类号: | C09D4/02;C09D4/06;C09D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4 | 代理人: | 邓扬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施工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涉及一种施工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各种涂料有着各自的不同特性,所以需要合理配置和选购,提高工程的质量控制。水下施工用涂料属于工程涂料中的一种,由于作业环境的影响,水下施工用涂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水特性和耐腐蚀、耐盐的特性。由于水与空气的巨大差异,使普通在空气中极易涂装的涂料在水下施工却非常困难。水的存在是涂料施工和涂膜固化过程中最大不利因素,应想方设法减少和消除。
常规的水下施工用涂料的性质较差,在用于水下作业后,短时间内涂料就会性质发生变化啊。进而产生脱落、开裂的现象,不能有效的对涂料内部的机构进行防护,因此,需要有效的改进水下施工用涂料的防水等特性,提高涂料的防护作用。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水下施工用涂料需要具有防水、耐盐等特性,若水下施工用涂料的防水及耐盐特性较差,在用于水下施工后,短时间内涂料性能会显著降低,影响着施工工程的工程质量,因此需要提高水下施工涂料的防水剂耐盐的强度,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水下施工用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双酚S型环氧树脂17-27份、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13-20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2.5-5份、
海因环氧树脂 10-17份、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2-6份、
氯丁乳液 3-9份、
氯化石蜡 4-6份、
领苯二甲酸丁苄酯 1.5-4.5份、
云母粉 4-8份、
蛭石粉 2-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双酚S型环氧树脂20-25份、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15-18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3.5-4.5份、
海因环氧树脂 12-15份、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3-5份、
氯丁乳液 4-8份、
氯化石蜡 5-6份、
领苯二甲酸丁苄酯 2.5-3.5份、
云母粉 5-7份、
蛭石粉 3-4份。
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分别将云母粉和蛭石粉粉碎,粉碎后过150目的筛子,过筛后再将云母粉和蛭石粉用球磨机球磨,球磨机中球料比为15:1-30:1,球磨机工作时间为30min-90min;
步骤2:按重量分别取双酚S型环氧树脂17-27份、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13-20份、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5份、海因环氧树脂10-17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6份,将上述的成分投入至搅拌罐中,加热至上述各成分溶解后搅拌,搅拌均匀后静置;
步骤3:再向搅拌罐中按重量加入氯丁乳液3-9份、氯化石蜡4-6份、领苯二甲酸丁苄酯1.5-4.5份,再对搅拌罐内混合的成分搅拌,搅拌至均匀;
步骤4:最后加入粉碎并球磨后的云母粉4-8份、蛭石粉2-5份,加入上述的各成分后再进行搅拌,搅拌至均匀,即为水下施工用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球磨机中球料比为20:1。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球磨机工作时间为60min。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15-18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3.5-4.5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下施工用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海因环氧树脂为12-15份。
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水下施工用涂料有效的改善了水下施工用涂料的防水性能差、耐盐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水下施工涂料可有效、长期的产生防水效果,长时间使用后没有起泡、开裂的情况,除此以外,在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长时间放置后,涂料也没有起泡、开裂的现象,具有非常好的耐水耐盐效果,非常适合于水下施工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分别将云母粉和蛭石粉粉碎,粉碎后过150目的筛子,过筛后再将云母粉和蛭石粉用球磨机球磨,球磨机中球料比为30:1,球磨机工作时间为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融高科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慧融高科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3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