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支电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5649.2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诺曼·R·伯恩;D·P·伯恩;T·J·沃里克;T·A·彼得森;R·E·佩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曼·R·伯恩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6;H01R13/7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马景辉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 电气 系统 | ||
分支电气系统适于在诸如体育馆、剧场座位、工作室、演讲厅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工作区域或高密度座位区域向多个用户提供高压和/或低压电功率。该系统包括主线路和多个支线,每个支线都具有对于坐在座位上的用户可用至少一个高压或低压电插孔,诸如用于向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分支线路可以经由并接或其他电气机械连接耦接至主线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5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2/000,427以及于2015年2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2/120,474的权益,这两个申请通过引用全文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功率系统,尤其涉及具有沿主导体布置的多个插座的电功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激增,愈发需要或期望在不同位置内并入电源插座,因为这些设备通常需要对板载电池频繁充电。这类设备典型地需要接入高电压(例如,110V AC或220V AC)电源插座和/或低电压(例如2VDC至12V DC)电源插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支电气系统,所述分支电气系统向多个插座提供诸如110V AC或220V AC形式的AC功率或是在约2V至12V范围内的DC功率的电功率,从而向具有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多个用户提供同时接入。为了计及沿着DC激励电配线长度方向上的电压降,可以沿着所述电配线耦接一个或多个功率升高器,所述电配线具有从主线路分出的多个分支,用于在沿着主线路配有电插座的不同位置提供电功率。分支可被拼接(splice)入主线路,或者分支可以经由各自的可拆卸连接器耦接至主线路。电源插座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不同构造,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同轴连接器、12V车载式连接器等,并且可以设想能在每个分支的端部或是沿给定分支的中间部分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插孔。可选地,可以通过在各个插孔或连接器处提供的接入而将诸如音频信号的电子信号沿主线路传递至各分支。同样可以设想的是,插孔可以包括防风雨盖或设计特征件,诸如用于在暴露至风雨或是具有液体溅洒或其他污染物的危险下的区域内使用。所述电气系统的低压版本可以尤其适用于在诸如体育馆或剧场座位、演讲厅或商用飞机等的高密度座位区域内向多个用户提供低压电功率。
根据一种形式的本发明,一种分支电气系统包括:主线路、耦接至所述主线路的多个分支线路、以及经由分支线路与主线路电连通的电插孔。所述主线路具有至少两个主线路电导体、电耦接至电源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分支线路各自具有至少两个电导体,所述分支线路的近端部电耦接至所述主线路电导体中的对应主线路电导体。所述分支线路还包括远离所述主线路和所述近端部间的对应的远端部。电插孔被布置在所述分支线路的所述电导体的每个所述远端部处。所述电插孔被配置为接合便携式电器或电子设备的电连接器。
在一个方面,所述系统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电源和所述主线路的所述第一端之间的DC电转换器。所述DC电转换器可操作地用于将所述电源处的高压AC功率输入转换为所述主线路的所述第一端部处的低压DC功率输出。
在另一方面,至少一个DC功率升高器在所述主线路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电耦接至所述主线路。
在又一方面,第一多个的所述分支线路和相应的第一多个所述电插孔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DC功率升高器之间电耦接至所述主线路,而第二多个的所述分支线路和相应的第二多个所述电插孔在所述DC功率升高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电耦接至所述主线路。
在再一方面,所述分支线路的所述电导体的每个所述近端部都经由电拼接连接(splice connection)电耦接至所述主线路电导体中的所述对应主线路电导体。可选地,在每个所述电拼接连接周围形成或布置过塑体(overmolded bod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曼·R·伯恩,未经诺曼·R·伯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5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