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土病治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6190.8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汤洁;严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孙维傲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土病 治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酸性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酸土病治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酸土病是指因为土壤中pH值过酸,导致作物无法健康生长的生理性影响;酸土病治愈剂是指通过使用某种物质,使得土壤pH值恢复到作物能够生长的酸碱度,同时调整和缓解作物的生理生长,并且能够相对稳定一段时间甚至有逐渐好转趋势,这种物质就称为酸土病治愈剂。
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土壤酸瘦。另外土壤过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现代施肥过量,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低pH值,游离铝和交换性铝浓度过高(铝毒),还原态锰浓度过高(锰毒),缺磷、钾、钙和镁,有时也缺钼。各种障碍因子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其危害程度不同,有时只是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而有时则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强酸性土壤中,H+可对植物生长造成直接危害,而在pH>4的酸性土壤中,铝的毒害和缺磷会同时出现;在淹水条件下还兼有锰的毒害作用。我国南方酸性土壤经常发生铝和锰对多种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普遍的严重缺磷现象。
目前改善酸性土壤的主要方法有:1.增施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作物种植前,以农家肥为主施足底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际微生物活动,促使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元素变为可溶性的养料,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2.适时增施石灰酸性田在整地时,逐年施入石灰,每年每亩施入10至40公斤,直到变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为止;3.种植耐酸作物常种绿豆、油菜、荞麦、和水稻等耐酸性作物。通过整地管理使土壤活化来调整土壤酸度。
由于酸土病的成因复杂,需要针对病因,从多个方面综合调理,在纠正土壤酸碱度、金属中毒的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更好地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酸土病治愈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酸土病治愈剂,所述酸土病治愈剂包含或由二氧化硅、碳酸氢钾和水组成。
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10.0%,碳酸氢钾的含量为30.0~55.0%,水的含量为44-60%;
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5~6.5%,碳酸氢钾的含量为35.5~50.0%,水的含量为47.5~58%。
更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3.5~4.5%,碳酸氢钾的含量为45.5~46.5%,水的含量为50%;
最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4.5%,碳酸氢钾的含量为45.5%,水的含量为50%。
优选地,所述酸土病治愈剂还含有黄腐酸、EDTA钙、EDTA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黄腐酸、EDTA钙、EDTA镁中的每种物质的含量为0.5~1%,优选为0.6~0.8%,更优选为0.7~0.8%,最优选为0.7%,且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各组分的含量之和为100%。
优选地,所述酸土病治愈剂由二氧化硅、碳酸氢钾、水、黄腐酸、EDTA钙和EDTA镁组成;
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10.0%,碳酸氢钾的含量为30.0~55.0%,水的含量为32~67.5%,黄腐酸的含量为0.5-1%,EDTA钙的含量为0.5-1%,EDTA镁的含量为0.5-1%;
优选地,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酸土病治愈剂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5~6.5%,碳酸氢钾的含量为35.5~50.0%,水的含量为47.5~58%,黄腐酸的含量为0.6-0.8%,EDTA钙的含量为0.6-0.8%,EDTA镁的含量为0.6-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雷力海洋生物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6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