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剂及其用途、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56597.0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9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彭功明;王良富;彭立红;彭立战;彭立彬;刘琦;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东仑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62;A01N65/03;A01P2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冬梅;苗源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捕集剂 及其 用途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使农作物增产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个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在化学农业生产的大背景下,化肥、调节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虽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它带来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等负面影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
在农业生产中,只要在土壤中施入化学氮肥,亚硝酸盐就会超过国家允许残留量,只要施入磷素化肥,磷矿石里的铅、砷、铬、镉、汞等有害重金属,也会随磷元素一起被作物吸收,形成有害重金属高残留。我国每年新增加的320多万人癌症患者,即可说明化学农业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我国用了全世界总量40%的化肥,中国的患癌人数恰恰也是全世界患癌总数的40%),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因为吃出来的。
生产化肥的原料是煤炭,或者是石油,别无它法。对空气的污染即使不计,世界的蕴藏量有限而不能持续。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350—380ppm,而藤果类作物高产对二氧化碳的要求是550ppm以上,富集越高产量越高。本申请的发明人,依据作物自然生长规律,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改进,研制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剂。将之喷洒于藤果类作物的茎叶,能提高藤果类作物表面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藤果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了化肥、调节剂的使用,以及减少对空气、水体、土壤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增加藤果类作物的产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剂具体包括微藻、酵母糖和水;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
微藻 2.7~3.2重量份
酵母糖 0.65~0.77重量份
水 5.3~6.3重量份。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
微藻 2.9重量份
酵母糖 0.7重量份
水 5.7重量份。
其中,酵母糖为海藻酵母糖。
其中,二氧化碳捕集剂还包括吸附剂、胶体剂、吸水剂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各组分的含量为:
吸附剂 0.48~0.72重量份
胶体剂 0.04~0.06重量份
吸水剂 0.04~0.06重量份;
其中,所述吸附剂为二氧化碳吸附剂;所述胶体剂为芦荟酵母糖;所述吸水剂为魔芋多糖与丙烯酸的接枝聚合物。
其中,吸附剂、胶体剂和吸水剂的含量为:
吸附剂 0.6重量份
胶体剂 0.05重量份
吸水剂 0.0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预制备的二氧化碳捕集剂的总质量,按如上所述的组分及含量称取各组分原料;
2、将各组分原料置于反应釜中,于常温下搅拌3小时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针对于藤果类作物高产的二氧化碳捕集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在不同时期对藤果类作物进行如上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加水喷雾,包括以下步骤:
(1S)在藤果类作物发叶期对茎叶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加水喷雾,其中加水15kg,二氧化碳捕集剂的用量为150~200ml/亩;
(2S)间隔十五天,对藤果类作物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加水喷雾,其中加水15kg,二氧化碳捕集剂的用量为150~200ml/亩;
(3S)藤果类作物现蕾后,对茎叶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加水喷雾,其中加水15kg,二氧化碳捕集剂的用量为200~250ml/亩;
(4S)藤果类作物谢花后,对茎叶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加水喷雾,其中加水15kg,二氧化碳捕集剂的用量为200~250ml/亩;
(5S)在藤果类作物果实膨大期,对茎叶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剂的加水喷雾,其中加水15~30kg,二氧化碳捕集剂的用量为300ml/亩,间隔15天喷雾一次,共喷三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东仑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阳东仑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6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