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一代多功能抗体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协同治疗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57167.0 申请日: 2015-05-19
公开(公告)号: CN104826110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发明(设计)人: 李威;孙赟;赵赫;陈迪;张歌;张莉;祝仙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9/44 分类号: A61K39/44;A61K47/68;A61P35/00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2 代理人: 巫蓓丽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一代 多功能 抗体 纳米 制备 及其 协同 治疗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新一代多功能抗体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协同治疗应用。

背景技术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广义的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包括了参与细胞分化、凋亡、迁移、侵袭性行为、淋巴转移、全身转移等多过程的从DNA到蛋白水平的任何亚分子。本世纪以来,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推动着肿瘤治疗理念和理论的发展。利妥昔单抗(Rituximab,C2B8,商品名美罗华)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的以人CD20分子为靶点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现Rituximab+经典的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已经成为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一线方案,在西方,几乎所有的CD2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其病程中都会接受利妥昔单抗的治疗。随后,抗体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已有十几种抗体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并非所有的患者对抗体的分子靶向治疗都敏感。因此如何解决抗体的杀伤效果及其临床上表现出来的耐药问题成为广大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函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传统癌症抗体治疗方法虽然已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效,但是彻底治愈和消除癌症仍然是当前社会医疗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例如,近年来,虽然NHL对传统的放化疗较敏感,约48%的病人对Rituximab单抗治疗产生不良反应,其余的患者尽管初次治疗效果很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会出现继发性耐药,甚至复发。研究表明CD20抗体主要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诱导肿瘤细胞细胞凋亡三种机制杀伤肿瘤细胞。根据CD20抗体与靶细胞的CD20结合后的转脂筏能力将其分为两型,I型抗体主要作用机制包括CDC、ADCC,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很弱。II型抗体主要作用机制包括ADC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CDC作用很弱。此外,I型CD20抗体在体外与靶细胞的CD20结合后,再经过二抗的交联,可以诱导靶细胞产生较强的凋亡。研究表明,II型CD20抗体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并不依赖于传统的Caspase通路,而是依赖一条与溶酶体相关的特殊途径,而I型抗体交联后诱导淋巴瘤细胞的凋亡依赖于传统的Caspase通路。然而,将CD20抗体进行交联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体内情况下无法实现。

基于纳米技术的抗肿瘤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与传统的抗体药治疗相比,纳米医药载体有以下几个优势:体内较稳定,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低,可以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然而,基于传统纳米载药体系发展仍然不完善,受到体内外很大因素限制,导致目前纳米药物治疗的瓶颈问题:1,纳米载体体内稳定性差、循环时间短;2,由于靶向性和稳定性差,导致肿瘤内富集不足;3,肿瘤细胞靶向性及结合作用不强导致胞吞少;4,胞内特定部位药物释放不可控的问题。

纳米医学是将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和先进工程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由于毒副作用低、治疗效果好,在恶性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发明把纳米技术与靶向治疗抗体相结合,制备出新型的抗体纳米团簇,拟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发明设计的新型抗体纳米团簇,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新一代多功能抗体纳米团簇。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新一代多功能抗体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新一代多功能抗体纳米团簇的协同治疗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抗体纳米团簇,所述的抗体纳米团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抗体通过铰链偶联到同一大分子链或球面上,链接抗体和大分子链的铰链剂分子包括可氧化还原降解,可水解,可酸解等可断裂的化学键,及不可断裂的化学键。

所述的抗体纳米团簇的形态为链状、球状或棒状,所述的抗体纳米团簇的尺寸范围为0.05-20μm,所述的分子链或球面的分子量为5000-100000g/mol。

所述的抗体纳米团簇还包括修饰其表面的PEG分子、温敏高分子或pH值敏感等功能高分子,所述的PEG分子的分子量为500-10000g/mo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7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