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7668.9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2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辉;沙文瀚;周倪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6 | 分类号: | B60T13/66;B60T13/12;B60L7/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制动 能量 回收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在制动过程中,驱动电机可以工作在发电机模式,将电机的扭矩转化为制动力,同时将车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动力电池中,车辆进行制动能量回收。在制动能量回收过程中,电制动力和液压制动力配合工作。考虑制动舒适性等原因,电机驱动扭矩从一定值下降到零不宜过快,需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因此,制动初期的制动力完全由液压制动提供。电机驱动扭矩降到零之后,输出制动扭矩,开始回收制动能量,液压制动随之减小。
如何实现对汽车液压制动力与电制动力的控制与调配,使其相互配合达到最佳效果,在满足汽车能量回收的同时兼顾车辆舒适性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汽车液压制动力与电制动力的控制与调配,使其相互配合达到最佳效果,在满足汽车能量回收的同时兼顾车辆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在制动踏板踩下后真空助力器放大踏板力,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开始工作输出液压制动力;同时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的压力传感器将当前压力传递给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根据当前液压制动力控制汽车的电制动力,液压制动力减小值等于电制动力的增大值,保持总制动力不变。
所述的控制系统在制动踏板踩下时输出制动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扭矩推出。
所述的控制系统在电机驱动扭矩为零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控制电制动力输出。
所述的主缸压力传感器以电压方式输出Vo_mc,Vo_mc经电容C1滤波处理送电压跟随器U1,电压跟随器U1输出的电压经电阻R1和电容C2组成的RC滤波电路再次处理,将电压信号V_mc发送到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轮缸压力传感器以电压方式输出Vo_wc,Vo_wc经电容C3滤波处理送到电压跟随器U2,电压跟随器U2输出的电压经电阻R2和电容C4组成的RC滤波电路再次处理,将电压信号Vs_wc发送到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
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发明实现对汽车液压制动力与电制动力的控制与调配,使其相互配合达到最佳效果,在满足汽车能量回收的同时兼顾车辆的舒适性,同时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制动力,确保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的统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在制动踏板踩下后真空助力器放大踏板力,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开始工作输出液压制动力;同时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的压力传感器将当前压力传递给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根据当前液压制动力控制汽车的电制动力,液压制动力减小值等于电制动力的增大值,保持总制动力不变。控制系统在制动踏板踩下时输出制动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扭矩推出。
制动踏板踩下,真空助力器将踏板力放大,推动主缸活塞运动,产生液压制动力。制动信号送至整车控制器VMS,控制器发出命令信息给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扭矩开始退出。当电机扭矩为零时,VMS判断是否符合制动能量回收条件,如果不符合,则进入纯液压制动状态。
如果VMS判断符合制动能量回收条件,工作过程如下: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的信息判断整车需求的制动力,同时接收电机控制器发来的电机可提供最大扭矩信号,二者进行比较后,开始控制电制动力上升及液压制动力下降。电制动力上升的速率等于液压制动力下降的速率。这样可以保证总制动力保持不变,对制动性能和制动舒适性没有影响。当不符合制动能量回收条件时,需要退出该工作状态。此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使电制动力减小,液压制动力增大,二者变化率也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7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