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7881.X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背光 模组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当今市场上的主流平板显示器技术。而显示器都需要背光来作为光源点亮液晶显示器。传统的背光模组包括LED组成的背光源,背光源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将光源转化成面光源射出,经过扩散片的匀光作用,从背光模组出射,经过液晶面板后即可显示出我们所需要的图像。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显示器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高色域成为该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现在市场上一种热点技术是采用量子点(quantum dot)改进背光色域,量子点是准零维的纳米材料,由少量的原子所构成;其粒径一般介于1~10nm之间,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进而改变注入光的色域。
背光模组中主要是通过量子点薄膜来替代荧光粉,将量子点薄膜加载在导光板与棱镜片之间,以改进液晶显示器的色域。但是量子点薄膜由于易受水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封装做得很厚(一般的量子点膜片达到210um以上),并且存在边缘失效的问题,这样使得其在电子产品特别是薄形化手机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不影响背光模组厚度且提高背光色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用于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主板体及副板体,所述主板体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反的背面及连接出光面与背面的第一入光面,所述副板体内嵌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量子点,所述副板体设置于所述主板体的第一入光面上并完全遮盖所述第一入光面,所述副板体远离第一入光面的表面为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背光源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量子点与所述副板体通过模内成型使所述量子点嵌设于所述副板体内。
其中,所述副板体与第二入光面相反的表面为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完全贴合,所述副板体的一个端与所述背面平齐,另一个端面高出所述出光面。
其中,所述副板体与第二入光面相反的表面为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完全贴合,所述副板体的一个端与所述背面平齐,另一个端面与所述出光面平齐。
其中,所述出光面设有均光结构,所述背面设有导光结构。
其中,所述主板体与所述副板体通过表面化学处理进行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数个量子点的大小不完全相同。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背光源及光学膜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所述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胶框上,所述光学膜片定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且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主板体层叠设置,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一侧。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双面胶,所述双面胶用于固定所述胶框、副板体及所述光学膜片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且所述液晶面板覆盖所述光学膜片。
本发明的导光板由副板体与主板体共同形成,将可改变色域的量子点嵌设于所述副板体内作为入射光的入光部分,不仅提高色域品质,而且在保证量子点不受环境影响下直接利用导光板结构,无需另外设置较厚度的量子点封装结构,减少背光模组的厚度尺寸,为显示装置实现薄型化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78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