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增强的冷却剂递送的带有切削刀片的切削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8005.9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2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I·考夫曼;S·W·莱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7/12;B23B29/04;B23Q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卢亚静 |
地址: | 美国宾***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剂 切削刀片 切削组件 中心纵向轴线 顶部表面 轮辐布置 切削区 切削刃 递送 轮毂 冷却剂导管 冷却剂通道 径向向外 引导元件 刀架 偏转器 前刀面 入口区 切屑 | ||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增强的冷却剂递送的带有切削刀片的切削组件,所述切削组件包括刀架和切削刀片。所述切削刀片包括顶部表面、前刀面和切削刃。所述顶部表面包括沿着中心纵向轴线A的冷却剂导管,其将冷却剂从入口区引导到切削区。所述切削区包括一对切屑偏转器和分离至少一个轮毂与轮辐布置中构造的多个冷却剂通道的多个冷却剂引导元件,所述轮毂与轮辐布置将冷却剂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径向向外引导到所述切削刀片的整个切削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工件移除材料的切削组件。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包括刀架的切削组件,该刀架携带一个切削刀片,其中该刀架提供了向该切削刀片供应冷却剂的能力。
背景技术
在切削操作(诸如切槽操作)中,切槽或切削刀片接合工件以便从该工件移除材料。在一些切削组件中,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保持切削刀片。在其中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保持切削刀片的示例性切削组件在美国专利No.6,261,032和PCT专利申请公开WO 2009/141815 A1中示出。
材料移除操作可在切削刀片与工件之间的界面处生成热量。通常,有利的是将冷却剂提供到切削刀片与工件之间的界面附近。以下专利文献是将冷却剂递送到切削刀片附近的示例性布置:美国专利No.5,439,327;美国专利No.5,775,854;美国专利No.6,705,805;以及美国专利No.7,641,422。
虽然一些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布置递送了冷却剂,但仍非常希望提供以高效方式将冷却剂递送到切削刀片与工件之间的界面的切削组件。这对于其中切削刀片出于切削凹槽的目的而在外径(即,外工件表面)处接合工件表面的切削操作尤其如此。在切削操作期间,随着凹槽深度的增加,将冷却剂递送到切削刀片-工件界面的相关难度增大。可以理解的是,提供即使随着切削操作过程中凹槽深度的增加仍将冷却剂递送到切削刀片-工件界面上的切削组件(并且尤其是刀架)将是非常有益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已经通过提供一个切削区解决了将冷却剂递送到切削刀片-工件界面的问题,所述切削区包括一对切屑偏转器和多个冷却剂引导元件,这些冷却剂引导元件用于在至少一个“轮毂与轮辐”布置中引导冷却剂,从而将冷却剂递送到切削刀片的整个切削刃。
在一个方面,切削刀片包括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包括沿着中心纵向轴线A的冷却剂导管,该冷却剂导管将冷却剂从入口区引导到切削区,该切削区包括一对切屑偏转器和分离至少一个轮毂与轮辐布置中构造的多个冷却剂通道的多个冷却剂引导元件,该轮毂与轮辐布置将冷却剂从中心纵向轴线A径向向外引导到切削刀片的整个切削刃。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是包括刀架和切削刀片的切削组件。刀架具有轴向向前端部和轴向向后端部,刀架具有位于轴向向前端部处的头部部分和位于轴向向后端部处的柄部分。头部部分包括狭槽,该狭槽将头部部分分离成下部区段和上部区段,该下部区段限定下部支座并且该上部区段适于将切削刀片保持在两者间。头部部分包括冷却剂递送通道,该冷却剂递送通道具有适于将冷却剂引导到切削刀片的出口。切削刀片包括顶部表面,该顶部表面包括沿着中心纵向轴线A的冷却剂导管,该冷却剂导管将冷却剂从入口区引导到切削区,该切削区包括一对切屑偏转器和分离至少一个轮毂与轮辐布置中构造的多个冷却剂通道的多个冷却剂引导元件,该轮毂与轮辐布置将冷却剂从中心纵向轴线A径向向外引导到切削刀片的整个切削刃。
附图说明
虽然示出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不应将所示出的具体实施例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预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
图1是切削组件的等轴视图,该切削组件具有刀架和由刀架保持的切削刀片;
图2是图1的刀架的头部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3-3截取的图1的刀架的头部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线4-4截取的图1的刀架的头部部分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未经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8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