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走型履带式节水灌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59622.0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3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生 |
主分类号: | A01G25/09 | 分类号: | A01G2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5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节水 灌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农用田间节水灌溉机具。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是世界严重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而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量的64%,并且浪费却极为严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因此,大力发展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近年来也一直被国家重视和扶持。目前,公知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喷灌、微灌。国内外现有的实现喷灌的设备有大型桁架平移式、圆形指针式、中心轴滚移式、小型卷管式喷灌机和农民传统的拖拉机带水箱小型点灌等。微灌设备主要是滴灌、微喷等。所有上述灌溉方式一是避免不了地面蒸发问题,无法做到更节水;二是大型喷灌和滴灌属于固定灌溉,在无法做到全覆盖灌溉的情况下,解决不了流动抗旱问题;三是解决不了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且又没有输水条件的坡岗地灌溉问题;四是农民拖拉机带拖车装水少,灌溉作业效率低,尤其是不能解决因拖拉机底盘矮,无法对玉米等高杆作物进行中后期灌溉的难题;五是不能作为流动抗旱设备跨区抗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利用虹吸原理、采用四轮驱动行走的方式研发了一种行走式灌溉机,该机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作业时吸水动力消耗和整机行走动力消耗大,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研发一种新结构的自走型履带式节水灌溉机,达到结构简单、施水作业和整机行走动力消耗少、适用能力强、作业使用周期长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右机架的左侧部上可左右向移动调节的配装左机架,由右机架与左机架构成∏型机架总成;在所述∏型机架总成的前侧部上配装多个分禾器,在所述∏型机架总成的前侧上部上配装发动机、加压风机、液压油箱、液压油泵和驾驶室,行走操纵杆和手动多路控制阀配置在驾驶室内,设有加水口的主水箱安装在∏型机架总成的后侧上部上,在所述右机架上从右向左依次吊挂安装一个右侧水箱和N个中间水箱,所述的N个中间水箱在右机架上可左右向移动调节,在所述左机架左侧部上吊挂安装一个左侧水箱,所述右侧水箱、N个中间水箱、左侧水箱的纵向中心线分别与其前部对应的分禾器纵向中心线重合,在右侧水箱和左侧水箱的底端部上分别固装支撑梁,行走履带总成配装在左、右侧的支撑梁上,在所述行走履带总成的驱动轴上安装液压马达,排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右侧水箱和主水箱连接,输水管两端分别与主水箱和右侧水箱连接,分水管将右侧水箱依次分别与N个中间水箱、左侧水箱连通,高压风管将加压风机与主水箱连通,发动机与液压油泵连接,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与加压风机连接,液压油管分别将液压油箱与液压油泵、液压油泵与手动多路控制阀和手动多路控制阀与液压马达连通,在所述的右侧水箱、N个中间水箱和左侧水箱的后侧下部上分别安装排水阀,双向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铰连在右机架和左机架上,且与手动多路控制阀连通,至此构成自走型履带式节水灌溉机。
本发明创造采用气力加压式施水方式和液压马达驱动行走履带总成的结构,在简化机具结构的同时,提高了机具在田间的行走性能,降低了对田间土壤的压力,减少了施水和机具行走的动力消耗,具有结构新颖、合理、简单、动力消耗少、对土壤破坏轻、作业效率高、施水量均匀、施水质量好、适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使用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走型履带式节水灌溉机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向视图;
图3是图1的左向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分禾器、2、驾驶室、3、液压油箱、4、主水箱、5、输水管、6、悬挂架、7、排水阀、8、液压马达、9、行走履带总成、10、支撑梁、11、排气管、12、分水管、13、右机架、14、液压油泵、15、加压风机、16、发动机、17、左机架、18、双向液压油缸、19、加水口、20、右侧水箱、21、中间水箱、22、左侧水箱、23、定位板、24、高压风管、25、行走操纵杆、26、手动多路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生,未经刘伟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9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