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心脏血泵的被动式悬浮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0228.9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武悦;朱良凡;李祥;张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12 | 分类号: | A61M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心脏 被动式 悬浮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悬浮轴承,具体是的说,是一种用于心脏血泵的被动式悬浮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血泵中的轴承主要有机械接触式轴承和非接触式轴承两大类,前者存在轴承磨损和因此诱发血栓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人工血泵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非接触式轴承成为当今血泵的重要研究方向。
非接触式轴承分为主动控制悬浮轴承、被动控制悬浮轴承、混合式轴承。主动控制悬浮轴承主要为磁悬浮轴承,它已被成功应用于血泵(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6716157B2),主要是通过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在泵内。混合式轴承技术也已被美国Arrow International公司和澳大利亚HeartWare公司成功地应用于产品中,并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磁悬浮轴承和混合式轴承技术都存在以下问题:这类轴承需要更多的能量输入;为了使轴承功能稳定,需要高精度的控制结构,从而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已有的被动控制悬浮轴承一般是应用液力动压原理,实现转子的悬浮(例如参见美国专利US6227797B1)。其存在的问题是动压间隙较小,使得流过这一区域的血液受到极大的剪切应力,因而容易导致溶血效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脏血泵的被动式悬浮轴承,该轴承具有较大的间隙,在血泵工作时,避免磨损诱发血栓和剪切应力过大引起溶血,并且无需复杂的控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上泵壳、下泵壳、叶轮、电磁线圈、永磁磁钢、第一血液入口、流道、泵出口、第二血液入口,上泵壳、下泵壳构成泵壳定子,叶轮构成叶轮转子,叶轮内部有由叶轮中心通到叶片表面的流道,第一血液入口布置在下泵壳上,第二血液入口布置在上泵壳上,上泵壳、下泵壳的孔内嵌入电磁线圈,叶轮放在上泵壳、下泵壳所包围形成的空腔之中,叶轮上下端面的孔内装入永磁磁钢,叶轮上下叶片对称,血液从第一血液入口和第二血液入口流入;随着叶轮的旋转,大部分血液经叶片之间的空间流到泵出口,小部分血液经叶轮内部的流道喷射至泵壳上,血液经副流道与主流道汇合在叶轮边缘处,经泵出口流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叶轮3结构沿回转轴线上下对称,上下各有4至6对叶片,其叶片入口角度为20至60度,出口角度为20至60度;叶轮3的锥面3A特征角度α为0至20度,叶轮3的锥面3B特征角度β为30至60度。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上泵壳1、下泵壳2的内表面与对应的叶片3的上表面相平行,且二者之间的间隙为150至300μm。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流道7共有上下4至6对,分别通到上下对应叶片上表面接近末端的位置,流道7的出流角为40至9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被动悬浮轴承结构,避免了磨损和摩擦发热等诱发血栓的因素的产生;轴承为被动悬浮,避免了复杂的控制系统和位移传感器;该轴承间隙比液力动压悬浮轴承间隙更大,避免了小间隙带来的高剪切应力和溶血效应;被动式悬浮轴承的外部能量消耗小于磁悬浮轴承,有利于增加血泵的使用时间,有利于血泵向轻型化、便携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副流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子剖面及α和β角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上泵壳,2、下泵壳,3、叶轮,4、电磁线圈,5、永磁磁钢,6、第一血液入口,7、流道,8、泵出口,9、第二血液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02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增透光伏玻璃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光电器件的表面钝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