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立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0275.3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姚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52 | 分类号: | C04B7/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152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泥立磨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采用液体助磨剂的水泥立磨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泥的液体助磨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比表面能和“楔入”粒子裂缝的作用。物料在细磨过程中,颗粒逐步细化,比表面积增大,其表面因断键而荷电,粒子相互吸附并出现团聚,使粉碎效率下降。加入少量助磨剂,可以防止粒子团聚,改善物料流动性,从而提高球磨效率,缩短研磨时间。
目前,国内水泥生产企业使用的助磨剂主要是应用于传统的球磨粉磨系统中,一般可提高产量10%以上。而真正能成功将液体助磨剂规模化应用于立磨粉磨系统的企业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卧式球磨机与立磨机的通风理念不同,导致传统的加料方式应用在立磨系统中难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更具体地说,立磨属于负压操作,本体内负压较高,其通风量(表示为空气/物料比)比传统磨机明显要强很多。因此,若从标准进料口(例如在原材料传送带和/或直接加入水泥磨)加入助磨剂,就会发生“剥离”现象,助磨剂在真正发挥作用前,就已被物理性地大量消耗掉。同时,立磨机的通风量较高,会明显加速助磨剂的早期蒸发。
为了提高立磨系统中的助磨剂利用率,通常采用从磨门口插管加料,或将加料位置从磨门改到矿渣称重仓下的定量给料机上,与矿渣、石膏等共同入磨。但这些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助磨剂的进料路线,而无法彻底解决高通风量引起的剥离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彻底解决高通风量引起的助磨剂剥离现象的立磨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磨系统,包含一个磨盘和位于所述磨盘上方的数个磨辊,还包含位于所述磨辊旋转方向的前方的至少一个加料装置。该加料装置包含:出口端位于所述磨盘上方、入口端位于所述立磨系统之外且能与高压气体相连通的加料通道、用于将助磨剂利用所述高压气体通过所述加料通道喷射到所述磨辊与所述磨盘之间的送料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端位于所述磨盘上方350~700mm、与所述磨辊之间的距离为10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端位于所述磨盘上方650mm、与所述磨辊之间的距离为150mm。
进一步地,在每个所述磨辊的前方都设置有一个所述加料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助磨剂为液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的立磨系统,加料管与高压空气连接,将助磨剂喷射到磨辊下方,助磨剂直接被压到辊子下与物料混合,从而立即发挥作用,彻底避免了剥离现象,将助磨剂在发挥作用前的进料途中所产生的损耗降低到最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实施例1的立磨系统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A截面剖视图;
附图3是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立磨系统;20、磨盘;30、31、32、33、磨辊;40、加料装置;41、加料通道、42、入口端、43、出口端;44、送料器;45、高压气阀;50、加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附图1是实施例1的立磨系统横截面示意图,附图2是其A-A截面剖视图。
如附图2所示,常见的立磨系统10的轴线是垂直的,其加料口50位于上方,水泥等物料从加料口直接送入立磨系统10内部,落在下方的磨盘20上。
磨盘20上呈环状均匀分布了3个磨辊31、32、33(30),磨辊30碾压被夹在磨辊30与磨盘20之间的物料,令其粉碎成所需尺寸。不同型号的立磨系统,可以配置不同数量的磨辊30,比如常见的4辊立磨器。
附图1中,磨辊30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在每个磨辊3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都设置有一个用于添加助磨剂的加料装置40。该加料装置40的主体是一根贯通立磨系统10内外的管道,即加料通道41,其入口端42位于立磨系统10之外,且通过高压气阀45(图中未示)与高压气体相连通;出口端43位于磨盘20上方约650mm处,与磨辊之间的距离为150mm。高压气阀45实际上起到的是送料器44的作用,高压气阀45打开,则气体会将液体助磨剂喷射到磨辊30下方,助磨剂直接被压到磨辊30下与物料混合,从而立即发挥作用,彻底避免了剥离现象,将助磨剂在发挥作用前的进料途中所产生的损耗降低到最小。
实施例2为验证实施例1的加料装置使用效果的工业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0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水泥
- 下一篇:快凝快硬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应用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