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翼射流流动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0691.3 | 申请日: | 2015-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魏立辉;董军;刘国政;王铭威;孙晓玲;崔立冬;孙楠;管佳明;徐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1/00 | 分类号: | B64C21/00;B64C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翼 射流 流动 控制 机构 | ||
1.机翼射流流动控制机构,包括气源(1)、调节阀(2)、流量计(3)、供气管路(4)、机身组件(5)、机翼组件(6)、腔体(7)和缝道(8);其特征在于,腔体(7)包括下内腔体(9)、下立板(10)、下外腔体(11)、隔板(12)、上内腔体(13)、上立板(14)、上外腔体(15);气源(1)固定于机身组件(5)上,气源(1)通过调节阀(2)和流量计(3)与供气管路(4)前端连接,腔体(7)固定于机翼组件(6)上,腔体(7)上端与供气管路(4)末端连接,机翼组件(6)背风面流动分离点附近开有缝道(8),缝道(8)与腔体(7)相连通;下立板(10)、隔板(12)、上立板(14)位于腔体(7)中间,将腔体(7)分为下内腔体(9)、下外腔体(11)、上内腔体(13)和上外腔体(15);工作时,高压气体经气源(1)流出,经调节阀(2)和流量计(3)后由供气管路(4)进入飞行器模型内部的下外腔体(11),经隔板(12)进入上外腔体(15),经缝道(8)从机翼背风面流出,进入流场进行流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射流流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道(8)与机翼组件(6)背风面呈一定角度;缝道(8)的位置、角度和宽度依照流动控制效果调节;供气管路(4)内截面为圆形,采用等面积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射流流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板(10)、上立板(14)与下腔体(16)壁面、上腔体(17)壁面及隔板(12)之间密封;下立板(10)、上立板(14)位置能够沿腔体(7)变化,隔板(12)上布置有小孔,下外腔体(11)内气体经小孔进入上外腔体(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射流流动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或者取消下立板(10)和上立板(14)使上内腔体(13)和上外腔体(15)合二为一、下内腔体(9)和下外腔体(11)合二为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06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载荷低结构复杂度双共轴双旋翼无人飞行器
- 下一篇:无人飞行器